願信天主的人都有錢?
做了數十年教友,我常聽到的是「駱駝穿過針孔,比富人進天國還容易。」(瑪十九24)在山中聖訓中,耶穌劈頭第一句話是「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瑪五3)在路加福音(參十二22—31),耶穌告訴我們不要為現世的事情憂慮。
早前往山西朝聖,接待我們的神父在介紹一位招待我們免費午餐的教友時說:「願信天主的人都有錢;有錢的人都信天主。」這兩句話在我心裡引起了一些迴響及反思,在此讓我與主內眾兄弟姊妹分享。
究竟耶穌和天主教的教義是否希望信友都有錢呢?在解答這問題之前,須先知道天主教的教義是甚麼。簡單而言,天主創造萬物是希望人類能夠管理好地上的一切 (參創一28),耶穌透過天主教的教義要人盡力善用上天所賜予的能力(參瑪二十五14-30)。換句話說,天主教解放人的束縛,讓人能發揮所長。當人能善用自己和世上的資源,以公道的手法,從而獲得金錢之賞報是自然和應該的。可惜的是並非所有宗教都願釋放人的才華。有些宗教仍然禁止部份信徒做某些在民主地方認為是天經地義、每人都可做的事呢!
除教義外,天主教怎樣釋放人的能力呢?我在香港公教環境下生活了幾十年,很多事情都習以為常,但今次到山西堂區看見當地教友的生活,我才察覺到原來當年在堂區、善會等的工作,幫助了我在事業上的發展,從而讓我脫貧。在山西朝聖時,大家都對一位十二歲、蠻自信的女孩之才華讚嘆不已──她能以充滿感情、抑揚頓挫的聲調頌讀聖言和以繞樑三日的歌聲去領唱;同時大家對當地教友能為我們三十多人烹調兩餐可與館子媲美的食物而驚歎。
我看到,教會正是培育教友們個人成長的好地方,她提供不少機會讓人發揮不同的才華。作為信徒,我們比別人有多一個平台及更多機會,能透過服務去學習做人處事,甚至鍛鍊領導的能力。這平台與其他環境不同,這裡相對較少利益衝突,亦有更多的包容。
那麼,教友有錢後該做甚麼?在朝聖這幾天,有兩餐由當地教友免費招待,亦有教友特別駕車接載我們上落滿地霜雪的板寺山。這些除了表現出山西人的豪爽、熱情和好客外,也帶出了服務他人、接待行者的基督徒精神。在當地見到了數座大教堂及教堂的銀樂隊,這些都是無財不行,而都是由教友捐獻的。畢竟金錢是人類的發明,為信主的人金錢只是一種工具,而不是目的。願信天主的人都有錢,重點是人獲得金錢後會怎樣利用它為其他人謀取幸福。
此行有機會參觀真福雅頌達修女故居。她的處世格言「微末」二字提醒了我們的渺小和做人要謙卑。我們隻身來到世界上,亦會兩手空空回到天父家。上主要我們在人世的旅程上,好好的盡好本份,充分發揮上主賜予的能力,以顯揚上主的大能。讓每人的生命都是一次有意義的朝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