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大體老師

期數
3609
刊登日期
2013.04.19
作者
黃潄芳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4 月 21 日

前幾個星期日,在電台收聽到由車淑梅所主持「舊日的足跡」節目,主題講及捐贈遺體,當日訪問了三位人士,其中是香港大學解剖學系陳立基教授、準大體老師鄧渭然先生,(而主持人車淑梅女士也是準備捐贈遺體者)。還有一位二年級的醫學生Elain

在他們的對話中,知道近期醫學院不足遺體給醫學生作解剖學習,也不足為新醫學上作研究之用。但教授認為這捐贈不能勉強,只能作呼籲。陳教授說,他現時是教醫學生解剖學,當他生命完結時,他會用自己的身體再教導學生。他的話令我很感動,他不單是躬鞠盡瘁,死而後已,且是全人的貢獻,為學生是一個全犧牲的教育。

準大體老師鄧渭然先生和車淑梅女士,認為已去世的身體已無用,能捐贈自己的軀體,為他人繼續貢獻服務,是美麗且有意義的事。

二年級醫學生Elain分享她進入解剖學那年,透過解剖遺體,了解生命中的生、老、病、死。當年她的解剖學科是解剖一位張先生,她對張先生能貢獻自己,給予她學習的機會,深深感激和敬重,因他對她的幫助實在很大。

透過他們的分享,令我反省,真的,我們渴望世界有更大的進步,為人類有更好的服務,當然必須有人作出貢獻。猶記得我已去世的二家姐,姐夫去世時,她當年八十多歲,醫生多次打電話給她,希望她答應,讓醫院解剖姐夫的遺體,為清楚找到其死因。二家姐是個傳統的婦女,對先人保存全屍的觀念很濃厚。且她與姐夫的關係很好。她問我對這事的意見?我安慰她說:「今日我們能享受到醫學的昌明,實有賴不少人默默的貢獻。今天醫生對你的邀請,也是為幫助醫學上的研究。但你有絕對自由選擇,若為解剖姐夫遺體,引致你的不安甚或內疚,你不要應允,若你答應了,你實在是造福人群!」二家姐聽後,竟不加思索地答應醫生的請求,她這行動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

當然,姐夫遺體被解剖,與做大體老師性質不同,但姐姐是一位那麼傳統且八十多歲的老人家,竟為了他人的福祉,而改變她牢固的價值觀。今天當我聽到捐贈遺體這事時,內心實有某種呼聲。生命既由天主白白得來,在有生之年,該努力效法耶穌,為愛人而好好地去活,當生命最後結束時,以上三位的行動,是否也成為我們考慮的選擇?

曾讀過李怡著的《閱讀人生》其中一篇的一句話如此:「哪怕只是做一件小小光明的事,也會讓希望之光邁一大步。」

 

  • 本欄作者:伍維烈、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黃潄芳、黃鳳儀和譚錦榮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