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釋天主教訓導:同性戀(十二)
性與親密之間出現許多誤解,因為很多人把二者混淆,並假定它們之間的錯誤秩序。深度的親密可以(而且在婚姻中應該)藉性行為來表達。然而,正當地排序,一份存在於關係的親密可以引起性表達。的確,把性關係延遲至婚姻承諾之後,是容許二人擁有發展親密友誼所需的時間,好使夫婦的性生活在親密的環境下開始。
發生在親密之前的性關係甚至可以排除親密友誼的發展。很多在性行為方面活躍的男同性戀者曾有這樣的經驗。他們曾經因為找到自己感到可能是「一生最愛」的人而經歷一段興奮莫名的時期,但是,當這段關係變得在性行為上活躍後不久,友誼便失敗了,他們唯有感到失望。他們也發現得太遲,他們所尋求為親密的東西,已被另一人誤解為性吸引。事實上,親密友誼一點也不要求性表達。因此,親密友誼的特質究竟是什麼?它們如何能夠有助於抵消寂寞?
首先,親密友誼必須承諾誠實。誠實構成親密友誼的基礎,因為親密友誼如此眾多必要質素,例如冒險、信任和寬恕,都是有賴誠實才存在的。誠實的意思是,交友的雙方願意對他們的行動和動機持有真誠和開放的態度,並且每人承諾容許另一人隨著時間而誠實地和完全地認識他們。
很多人發覺誠實及其承擔的風險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對於發展親密友誼來說,這是絕對必要的。如果在一段友誼中,雙方表現出誠實和承擔風險,最終會發展親密友誼的下一個基本質素:信任。信任是友誼的特質,也建設友誼,但它也可被視為親密友誼的其中的成果。
按照聖經的話,親密友誼的信任,就是當朋友慶祝時一同慶祝,他們哭泣時一同哭泣。它不計較代價,卻為別人而毫無保留地表達自己。在一段成熟的、親密的友誼中,每人都熟悉對方,以致如果他們的車子在下著雪的凌晨拋錨,可以叫另一人協助和在對方家中留宿。
例如,有一個故事講述美國的一支學校籃球隊。其中一個只有十三歲的隊員患上白血病,被迫長時間留院。由於接受化療,他失掉了所有頭髮。在他重返學校之前,他的隊友得知他的情況,還有他的外表改變的事實。他最好的朋友也是其中一名隊員,很體會到他的感受,也關注到禿著頭返校時會有什麼感覺。他的好友於是去見自己的父母,然後所有同班同學和籃球隊隊友。他告訴他們,如果他的朋友要忍受一段時間禿頭,那麼,他亦想禿頭。他說,請剃掉我的頭髮。他還問其他同學和隊友是否願意剃頭。他們也這樣做了。當你想到十三、四歲的青少年是多麼注意自己的外表,或者我們多麼擔憂自己的外貌,我們在人群中是否出眾,就容易明白到,這些男孩子要行這一步,必須付出很大代價。親密友誼不看人的外貌,而是從人的內心付出。
莫里遜著/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