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建議設立節能小組
(本報訊)面對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節約能源是其中一個解決方法,有學者建議由堂區帶頭推動節能,引領信徒及社區關注節能事宜。
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學顧問(屋宇設備工程)許俊民博士與另外四名學生,早前為六間天主教堂及基督教堂進行能源評核。
他發現影響教堂的節能效益,取決於照明及空調系統的設計、操作及管理。此外,建築物的年期、設施是否老化等,都是能源審核需要關注的地方。
許俊民早前對本報表示,聖堂平日少用空調及電燈,通常於週末及週日才會出現高用電量,但在節能上仍有改進的空間,「這與教會缺乏專人定期檢查器材、設備老化、缺乏節能意識有關。」
他為教堂進行能源評估時,發現大部份教堂只有一個電錶箱計算總用電量,難以計算不同設備的耗電量,只能按使用者形容平日用電情況作估算。若情況許可,他建議聖堂加設分錶,方便計算用電及實施節能措施。
此外,許俊民認為實行節能辦法前須了解建築物的設計,如採光度、玻璃窗有沒有加設隔熱貼、電器能源標籤等。不過,許承認由於聖堂地方大、樓底高,窗戶大而多,令空調能源管理相對困難。
能源管理方面,許俊民表示共分為三類,分別為無成本、低成本及高成本,堂區訂立節能措施時,須顧及「回本期」,正常一般在五至十年回本,或可分成短、中、長的回本期實行,「若處理得宜,一年可省下兩至三成電量。」
目前,政府建議樓宇每十年要進行能源審核,他則認為最好每三年或五年一檢,「愈早審核,愈早發現耗電情況。」他指出,有關審核工作應由專業人士,或邀請已接受相關培訓的信徒參與,定時在堂區收集電力數據資料,如查核電費單、定時紀錄及分析電力數據。
他建議聖堂鼓勵教友共同參與,許解釋:「讓教友參與能源審核,除加強他們對教堂的關注外,同時亦培養信徒節約用電的習慣,長遠影響社區推動環保。」
許俊民認為,每個堂區應設立節能小組,安排信徒協助整理及分析堂區能源消耗資料;設置能源資訊系統;制定政策,討論最佳及可行的節能方案;添置環保設備,列出明確的環保指引;定下目標,如設立環保基金,推廣及鼓勵信徒一起參與。
「以科學方法查找能源使用情況,再進行分析,長遠對教堂節能很有幫助。」許俊民說,面對電費加價的壓力,有效節能可避免浪費及具經濟效益。
除此之外,許認為香港有很多聖堂有條件發展可再生能源,「不少聖堂屬單棟式建築物,天台每被忽略,若加設太陽能板、種植草地等,都是保護環境及節能的方法之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