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皈依=被愛與愛
期數
3613
刊登日期
2013.05.17
作者
梁偉才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5 月 19 日
法國作家雨果所著的《孤星淚》(Les Miserables,國內譯作「悲慘世界」)在過去數十年間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及音樂劇。去年更以電影音樂劇的形式發行,在世界各地上演,而且也獲得了數個奧斯卡獎項。
故事講述主角尚萬強(Jean Valjean)因偷竊罪被判入獄,之後因為其他罪行在監裡渡過了十九個年頭。在假釋期間,他得到一位主教的協助而重新開始生活,並收養了一位女孩珂賽特(Cosette),一直照顧她,直到終老。
在音樂劇結束時有一首歌曲「Finale」,非常感人。主角在人生最後時刻向自己的養女道出自己內心的秘密。他對自己曾經入獄的事而感到內疚。他從不敢向珂賽特提及他的過去。但到了那時刻,他敞開心扉,承認自己的罪過。
這首歌在音樂劇與電影音樂劇中有兩個不同的版本。前者只強調珂賽特的母親如何愛護女兒。因此,尚萬強完成她的遺願。後者把歌詞更改了,它講述尚萬強因為得到主教的寬恕而學懂如何去愛護、照顧珂賽特。十九年來的痛苦、怨恨、仇視、自責一掃而空,因為他學懂了愛。
我較喜歡這個版本,一個人的皈依其實就是他更懂得去愛。包括:
愛自己,接受自己的不足,甚至罪過,願意去改過,更新。
愛身邊的人,以自己的生命、時間、精神、智慧、才能去照顧家人、親戚朋友以至不認識的人,使他們得到幸福,感到被愛。
愛天主,就如耶穌所說:「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廿五40)天主是愛,是我們愛的根源,在祂內我們才能享有真正的愛,才可以活出「愛人如己」。在愛裡沒有畏懼,在愛裡人才可以去愛。
一生不斷的皈依,不斷去學習「愛」與「被愛」,到我們離開這世界時,問心無愧,不枉此生。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