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正教會首牧訪華
(綜合天亞社訊)俄羅斯正教會領袖基里爾宗主教(Kirill)五月十至十五日展開歷史性訪華之行,並於十日下午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此行讓人關注到俄正教會日後能否成為中國政府認可的宗教。
據《俄羅斯新聞網》說,習近平與基里爾宗主教會面時說:「你是第一個作為莫斯科及全俄宗主教以及俄羅斯的最高宗教領袖訪問我們國家的人。這是中俄關係高水平和高質量的突出表現。」
基里爾對三月當選國家主席並出訪莫斯科的習近平表示祝賀,並說:「俄羅斯高度讚賞你把我國列為首度出訪的國家。這證明了中俄間近些年來形成的特殊關係。」
六十六歲的基里爾宗主教五月十日早上,率領約八十人的代表團抵達北京國際機場展開六天訪問。應國宗局的邀請,基里爾到訪北京、哈爾濱及上海,以了解中國的古老文化,並與居住在中國的俄羅斯同胞會面。在北京期間,他會見佛教、天主教、伊斯蘭教、道教和基督教這五個政府認可宗教團體的負責人。
宗主教十五日訪問上海,此前已獲得市政府允許使用徐匯區新樂路的聖母大堂(原東正教上海教區主教座堂)為信眾主持聖禮儀。
據報導,基里爾宗主教這次出訪旨在增進俄羅斯和中國的友好關係,這也是東正教在兩國關係中發揮積極作用的良好體現。自一六八五年起,俄羅斯東正教的宗教代表團就來到中國,這些神職人員為增進俄中兩國人民的了解做出了突出貢獻。
會晤國家主席習近平
北京師範大學俄羅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百春對天亞社說,俄正教會多年來與北京當局交談,為使中國自治正教會取得正常地位,所以這次大牧首與中國領導人會面肯定具有積極意義。
一位基於議題敏感而不願具名的觀察家指出:「這樣的高層會晤後,即使中方不能完全滿足大牧首提出的要求,毫無疑問仍會對推動兩國關係有積極意義。」
另一位不具名的教會觀察家說,基於這次歷史性會面的政治因素及中國的現狀,當局不可能馬上調整宗教政策,全面認可中國東正教會的地位,但他相信從現在起,中俄將進一步加強宗教與文化交流。
對於有天主教徒認為基里爾大牧首訪華是積極信號,並期望不久教宗也能獲邀訪問,這位觀察家認為,鑑於天主教會體制的特殊性及中梵關係的複雜性,加上中國天主教徒的人數和在社會的影響力與東正教無法相比,故此「不適宜將兩者相提並論」。
東正教傳入中國已有三百年歷史。
中共統治大陸後,教堂陸續被關閉,外籍傳教士被迫離開,到一九五七年中國正教會獲俄羅斯正教會允許自治,由中國人擔任主教。目前東正教不在中國政府認可的五個宗教之列,絕大部份東正教堂仍未歸還教會。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約有一萬五千至二萬華人信徒,卻只有兩名國籍神職人員,他們均已退休,現居於上海。
信眾每週定期在俄羅斯駐北京大使館及駐上海領事館內舉行禮儀,由俄籍神父主持,參禮者大部份是外籍商人及外交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