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書院原創音樂劇
(本報訊)天主教新民書院演出音樂劇,讓學生反思社會發展與保育的關係;負責音樂劇的教師表示,英語音樂劇能加強學生的語文能力及自信心。
英語音樂劇《白蘭樹》於四月在西灣河文娛中心舉辦四場,內容以新界一所孤兒院及一棵白蘭樹作為主線,並描述孤兒院如何抗衡地產商垂涎價值不菲的孤兒院地皮。
劇中的孤兒院院長、孤兒、地產商、建築工人等角色均由該校學生扮演,故事中建築工人代表地產商向孤兒院逼遷,因一場颱風工人受困,孤兒院師生反而不計前嫌援助他們,最後連地產商也受感動,放棄拆卸孤兒院。
負責該劇的英文科科主任林卓倫五月八日指出,故事讓學生認識天主教講求的「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及家庭」五個核心價值,相比單純傳授理論,學生更易體會和接受,「音樂劇以簡易英語演出,學生容易掌握之餘,在揣摩角色時亦能認識天主教的信息。」
關注地產議題
此外,該劇內容與香港近年部份地產商收地逼遷的事件類似,林卓倫認為可刺激學生日後多關心社會,「期望學生對不公義的事打破沉默,認為是對的便勇於爭取、伸張正義。」
林卓倫指出,現今青年習慣被動地接受教育,少有思考如何由個人做起去改變社會,期望音樂劇對他們有新體會,「學生要思考如何能演活劇中的人物個性,慢慢代入其中,有如親身體驗。」
該校中五生梁栢軒飾演發展商,「我飾演一個很貪錢的商家,為了錢,甚麼壞事也做盡。」他說自己也覺得這角色對人很苛刻,可是社會確實有這類人存在,「人不應只為自己而無情地扼殺別人的需要,若富者愈富,窮人卻看不見前景,這不是一個好的社會現象。」
談及社會現況時,梁栢軒認為現時政府在推行政策時未有實際周詳考慮。「如國民教育,因反對者眾政府不得不撤回,故此不能看輕參與社會的重要。」他希望每個人都能摒除自私,盡公民責任主動說出意見。
另一飾演孤兒的中五生司徒朗延,劇中的他正在準備大學考試,當知道孤兒院被迫遷,寧願放棄升學,與師生一同保護院舍,讓他體會到團結的力量。
故事亦令司徒朗延從中看到家庭價值,「劇裡的孤兒非親非故,但卻一心一意為保院舍而遊行、示威,彼此相處有如家人,遇到困難也願意共同承擔。」
是次參與音樂劇的學生台前幕後逾一百六十名,去年九月起進行試鏡及排練,於四月十一及十二日上演。該劇得到劇團「Theatre Noir」協助撰寫劇本及挑選演員等工作。(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