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陳倩盈暫別外方傳教

期數
3614
刊登日期
2013.05.24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5 月 26 日

陳倩盈過去十二年一直以傳教士的身份在海外傳道,回應天主召叫服務地球另一邊的弱勢社群,早前返港修讀生命教育,重新思考人生方向。

「十二年光景,我發現自己挺適合傳教士的生活。」去年九月,陳倩盈完成了非洲肯雅的傳教合約,現時在香港教育學院修讀生命及價值教育博士課程,她說若要繼續傳教士這份工作,必須要提升個人能力,「這次是我進修的好時機,可以重新思考我所走的路。」

開始海外傳教時,陳倩盈第一個服務點是柬埔寨,近四年間,她先後服務過學前至小一學生,為當地教師提供培育,亦曾到當地愛滋病之家照顧病人。

後來,她被派往非洲肯雅,在一所由耶穌會管理的中學任教,同時服務愛滋病孤兒,「學生的父母雙方或單方感染愛滋病死亡,他們在那裡讀至中四便畢業,學校會按其能力資助他們繼續升學,或是培育他們有一技之長,將來能夠自力更生。」

談及傳教生活,陳倩盈自言最深刻的是在肯雅的八年生活。她最初到肯雅時,校舍剛啟用,她一人身兼宗教科、學校牧民及慕道團導師,八年來經她講授教理而領洗的學生逾一百一十人。

她在肯雅的工作地點位於基比拉(Kibera)的聖類斯學校(St. Aloysius Gonzaga),那裡地處貧民窟,周遭房屋都是用鐵皮搭建,每逢下雨天便不能上課,「雨水打落在鐵皮上很嘈吵,加上常常斷電,遇著壞天氣課室漆黑一片,大雨天走進那裡,你絕不能想像腳下究竟踩的是甚麼⋯⋯」

挺喜歡傳教士的生活

陳倩盈說,肯雅以基督宗教為主,青年在信仰文化下成長,內心早已有上主的存在,惟是宗教信仰的知識卻十分有限,「我在校內教導他們,要清楚了解所相信的天主,才選擇是否領洗。」

當地除了貧窮外,更有毒品、妓女的問題,加上一夫多妻制,令愛滋病無法杜絕,「我教授學生倫理道德的價值觀,希望他們由根本做起,懂得控制慾念及在適當時候拒絕誘惑。」她說,那裡有許多志願組織教導當地人避孕、使用安全套等,但在我們天主教學校裡,須要灌輸的是道德價值的信息。

二〇一〇年起,聖類斯學校已覓得新址擴建校舍,令校內設施更為完善,當中亦有學生在神父支持及鼓勵下往海外升學,令這群原本活在貧窮線的青年有機會發展才能,即使部份青年仍未有長久穩定的工作,他們也懂得自食其力去適應社會。看到學校已趨穩定,她遂決定暫時停下傳教士的工作。

其實,陳倩盈每次接受傳教派遣時,都會自然想起「戒貪世物」的聖經比喻,「我縱然有許多財富,當有一天天主說要收回我的靈魂時,我的積蓄應歸誰呢?」(參路十二1321)她說:「每次續約也感害怕,我不知道往後會怎樣?年老後會怎樣?但天主的話提醒我不必畏懼將來,只要記著天主與我一起,路自然會顯現出來。」

「希望今次留港修讀博士期間,可以把我的傳教經驗與其他人分享,因為分享會令生命更加豐盛;可以的話將來會繼續傳教,關心有需要的人,展現出基督徒的價值。」

陳倩盈傳教期間完成了和平研究及公共關係碩士學位,現修讀生命及價值教育博士,她計劃整理她過去的傳教經驗,讓更多人明白世界各地的傳教及服務需要。

她更感謝父母及妹妹的支持,讓她心無牽掛地做一個基督的精兵,為此,她很感恩和知足。(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