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徒出席六四集會
(本報訊)本地天主教團體舉辦活動紀念六四事件,論者表示悼念活動是為亡者討回公道、為流亡者得回尊嚴,而香港與中國大陸要共同面對法治與公義的課題。
逾七百名教徒六月四日晚於維多利亞公園音樂亭,參與由香港天主教團體支援中國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天支聯)及方濟會正義和平組合辦的祈禱會,為中國的民主和六四受害者祈禱。
祈禱會上,方濟會伍維烈修士敲磬,與教徒一起默想六四事件帶來的傷痛和影響。青年信徒又道出六四死難者家屬、在囚人士及傷殘者、中國教會、新聞工作者的心聲,並為以上人士代禱。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執行秘書陳麗娜對本報說,愈來愈多青年信徒參與祈禱會,她說:「六四沒有完結,仍有許多人因著事件受苦。相信能薪火相傳,使更多青年關心國內受苦的人。」
城市大學學生龍國輝對內地至今未有平反六四事件感難過,「大家都是中國人,中國政府的取態和作為也影響我們,期望中國當局能聆聽我們的訴求。」
新領洗的中學生陳耀鵬對本報說,六四事件不只是「歷史」事件,「我願意把支持民主的信息傳遞開去,並為此祈禱。」
祈禱會後,教徒參加維園舉行的燭光晚會。雖然晚會在大雨中開始,最終亦要提早結束,但大會表示當晚有十五萬人參與,警方稱有五萬四千人。
陳樞機:悼念為流亡者討回尊嚴
六四前夕,天支聯舉行多場六四彌撒。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主持聖十字架堂關社組的六四彌撒時,回應六四前有言論指不要出席支聯會的燭光晚會,樞機指悼念活動是為亡者討回公道、為流亡者得回尊嚴,他又談及中國內地的情況。
對於這種傳媒稱為「本土意識」的爭議,有教徒學者強調香港人不應獨善其身,因中港共同面對法治與公義的議題。
學聯秘書長:教徒要關心中港課題
政治學者丁偉教授六月三日對本報說,香港人不能無視內地的影響。「內地發生的事不可能不影響香港,在道德和法律上亦然,中國在這些方面不好,香港亦不會好。」他說。
天主教徒丁偉說,六四成為香港重要的公民教育和國民教育,二十四年前香港人為愛國支持六四學生,事實上這份愛國心亦出於民族認同、歷史和文化,而非政權。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秘書長陳樹暉說,八九民運塑造香港的政治改革意識,啟發本地民主運動,與香港息息相關。這位青年教徒六月三日說,香港與內地面對同一的政權,教徒有責任關心兩地社會和制度議題。(高╱鄧)
陳日君樞機六四彌撒講道辭見 印刷版 第十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