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六四的本土意義

期數
3616
刊登日期
2013.06.07
作者
葉寶琳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6 月 09 日

或許關心政治的朋友都會有這些經驗:明知和親戚朋友每談政治會易生事端,因此日常都盡量避免談論任何時事;但當談到六四經驗,人人都超越了原來形像。

筆者媽媽有一麻雀友,兒子在六四當日出生,醫生們邊流淚邊接生,孩子長大後縱使不特別關心政治,但整家人都不能忘記這一幕;另外聽過有兩位朋友,一位家住屯門,另一住梅窩,當年兩區尚算荒蕪,但六四前後的幾個晚上,街坊卻踢著拖鞋在社區自發遊行。

我都有屬於自己的六四故事:當年住馬鞍山居屋,樓下只有十數檔的小型街市竟然搞罷市,街市中間掛著黑底白字的橫額,哭罵「屠夫政權」;家中新買錄影機,父母特地錄下了所有有關六四的新聞節目,標示貼紙寫得整齊,放在客廳角落,我每年都會靜悄悄拿出來重溫,舉行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六四集會。

這些點點滴滴,都是屬於我們香港人的六四故事。常說殖民地教育讓香港人只顧經濟發展而「去政治化」,政治彷彿是污穢複雜的代名詞;但這些歷史告訴我們,八九民運呼召了香港人抗拒專權、爭取公義的道德良知,也建立日後香港民主運動的重要方向。

自此之後,香港人更認同民主價值,支持香港加快民主步伐。因此當前港督彭定康頂著中方壓力而推出政改方案,港人一片唱好;二OO三年廿三條立法,五十萬港人遊行反對,擋住中央控制,爭取還政於民的集體經驗;去到近年的反高鐵和反國教運動,議題都是涉及中港矛盾的尖峰,港人同樣選擇了堅決守護本土自主,敢於向中央說「不」。

因此討論六四,絕不能沒有中國元素;六四的本土意義,就是中港兩地人民連心抗暴政的體現。今天有不少關心社會的人,都是因六四而啟發,這種由八九民運而來的抗爭精神延續至今,已在本土開花,維園的民主燭光,透過香港人的努力,正散播在生活各層面。沒有當年的北京民運,也沒有今天香港本土的民主運動。

 

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