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佐賀的超級阿嬤

期數
3616
刊登日期
2013.06.07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6 月 09 日

 適用於新高中通識教育科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四:全球化

 

第二次大戰後的日本,昭廣的母親無奈地把昭廣交給鄉下的阿嬤照顧。雖然日子窮到不行,但樂天知命的阿嬤總有神奇而層出不窮的生活妙招……本片是日本作家島田洋七的自傳式小說作品,感情真摯,細膩動人。

被迫獨立

昭廣一向事事依賴母親和哥哥,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撒野哭鬧。如今至親不在身旁,昭廣要自己起床,燒柴煮飯,首次過著沒有玩具和汽水的生活。昭廣最初無法適應,日日哭著找媽媽,甚至離家出走……

近年香港出現不少「直昇機父母」,對孩子百般呵護,美其名是保護,其實令他們失去應有的本能,窒礙了孩子的發展。「港孩」的問題已日見嚴重,各位家長是時候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

獨到的生活智慧

阿嬤認為「吝嗇最差勁,節儉是天才!東西只有撿來的,沒有扔掉的!」她每日外出時,身後都會拖著磁鐵走路,吸引釘子,變賣賺錢。她在家門口的小河上攔上一根竹竿,攔截隨流而下的東西,河川竟變成了阿嬤家的「超級市場」!

近年香港也加入「珍惜食物,力減廚餘」行列,政府出資興建及營運回收及處理中心,鼓勵設立民營處理站,甚至社會企業專職收集廚餘。早前因「黑色暴雨」,學校停課,經網絡通傳後,數千個學生飯盒得以轉送給其他有需要人士,實在令人鼓舞。

窮得開朗

丈夫早逝,獨力撫養了七名子女的嬤嬤,生活清貧艱苦,但卻樂天知命。阿嬤認為貧窮有兩種:窮得消沉,以及窮得開朗,阿嬤身體力行地教導孫兒:做人要有自信,要享受貧窮,不因窮而變得寒酸,不因窮而變得氣短。

號稱「國際大都會」的香港,竟然有一大班碼頭工人,多年來備受嚴重的剝削。當他們的工作環境和待遇被廣泛報道後,更令香港人感到驚訝、羞愧和憤慨!本來默默工作的工人,走出碼頭,向不公義宣戰,窮也要有骨氣,有尊嚴!

真正的體貼

阿嬤和昭廣窮到不行,鄰人以不同的形式去關愛她們,例如把豆腐戳了洞的豆腐商人、贈醫施藥的醫生、爭相假裝肚痛換飯盒的老師們……阿嬤對昭廣說:「真正的體貼,是做得不讓人覺得難堪。」

香港一位飯店東主多年來默默地為有需要的人士派送飯盒,這事經傳媒介紹後,不少人出錢出力支持這項有意義的活動。聖盎博說:「你所施與窮人的,不是你的財物,而是將屬於他們的還給他們。」別人有維持生活的急需時,無人可以將多餘財物保留為自己專一的使用。

安貧樂道

耶穌從馬槽到十字架,一直分擔窮人的生涯;祂忍受飢餓、口渴和貧乏。「安貧樂道」是基督教導我們的生活準則。祂說:「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靈魂,為他有甚麼益處?」(瑪十六26)。所以,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財富,而是尋找天主的國,度一個超然物外、安貧樂道的生活。

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

在物質匱乏的歲月裡,超級阿嬤豐富昭廣的心靈,讓家裡也隨時洋溢著笑聲與溫暖……讓我們抱著欣賞、分享和「惜福」的心態,來享用天主在生活中所賜予的一切;並運用它來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度一個成全、愛的生活。

 

教會指引

《天主教教理》真福八端 1716-1729
                   第七誡    2401-2463
                   第十誡    2534-2557


延伸閱讀

《佐賀的超級阿嬤》中文版,原著:島田洋七,先覺出版(2006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