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座一心委員會薩拉樞機
「是的,我認為那在道德上是錯誤的。」宗座一心委員會主席薩拉樞機(R. Sarah)談及亞洲地區移民工人政策促使家庭被迫分離時對本報說。
薩拉樞機五月底訪問香港,出席香港明愛六十周年國際研討會時,以關係貧乏為題發表演說。會後他接受本報訪問時,談及移民工人(migrant worker)的處境。
薩拉樞機談及的關係貧窮,是瀰漫在現代社會的貧窮形態,它關乎人際關係疏離、人與人之間缺乏支持,最後體現在愛與被愛的能力都有減弱。
他說,當就業機會令人們難以與家人或社區保持關係時,人們便要質疑或反思這種就業機會。因著人際關係疏離,人在社會中也變得難以求存,賺取生活。
面對目前的移民工人苦況,薩拉樞機說,宗教和社區組織可以提供不同服務,陪伴移民工人,支持他們,與他們一起面對離鄉別井之情。
樞機又說,移民工人輸出國,時有令工人陷於兩難:應否離開家人,賺取生活所需?他反問,重要的是,「要把甚麼放在第一位。」
移民工人是悠來已久的現象,涉及家庭被迫分離。
近者,約四百年前歐洲南部的人往北部金礦工作,或在北極洋航道的船上工作,賺取多一點工資。至於婦女,她們多受僱於較富裕的家庭,受僱後,卻不易與家人聯繫。
在不同地方,移民工人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但他們都多從事一些受人厭惡更或危險的工作。
一八九一年,教宗良十三世頒布了他劃時代的《新事》通諭,內裡指出國家行為不應凌駕於家庭權利。
良十三世指出,家庭此體系先於國家存在,家庭權利亦先於國家。
或許有人說,沒有人強迫移民勞工簽約離家工作,但作為政府,在推動移民勞工計劃以求賺取外滙時,它其實是把金錢置於人之上,更不惜使家庭分離。值得探討此等行為是否合符道德。
反過來說,在移民工人前往的工作地方,人們應看看有甚麼規矩政策,隔絕移民工人與其家人來往?有甚麼政策令工人遭排拒於社區生活之中。
在香港,除了可以探討如何改善移民勞工的政策外,同樣重要的是協助移民工人與家庭保持聯繫——移民工人不時都感到孤單寂寞。
教宗良十三世便說過,僱主對待工人時,不能忽略其家庭,僱主又不應強迫工人做他們不堪應付的工作,也要顧及其經濟能力,僱主的主要責任,是向所有工人支付公道的報酬。
至於菲律賓的移民勞工現象,早於二OO八年,時任菲律賓主教團主席的拉達梅奧總主教(Angel Lagdameo)談及此輸出移民工人政策時,便指出政府只求在工人身上取得經濟利益,卻不顧移民勞工問題的負面影響。
「從經濟來說,移民工支持了菲律賓一千五百萬個家庭;但它亦帶來了其他涉及道德的影響:家庭分隔,太太離開丈夫,父母離開子女,這都對家庭造成負面影響。」拉達梅奧總主教說。(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