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言樂仁】聖經問與答:耶穌的愛徒

期數
3618
刊登日期
2013.06.21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6 月 23 日

問:在新約中有幾處把一位門徒或宗徒稱為「耶穌所愛的」,所指的是誰呢?為甚麼福音裡從未提過這人的名字?


答:
這位「愛徒」,或翻譯為「耶穌所愛的門徒」,是在第四部福音,即若望福音裡常常提到的。根據若望福音,這個人是耶穌最親密的朋友,他所擁有的基督信仰經驗,是我們現時所稱呼的若望團體(或幾個團體)信仰內容的主要源頭,若望福音也是來自這個團體。   

從這部福音和三封若望書信當中,我們知道這團體的信徒經歷了內部和外來的危機與衝突,例如若望福音揭示了那些基督徒與猶太教領袖們之間不斷升級的緊張關係等等。

在若望福音第九章裡,我們讀到一個天生的瞎子,被耶穌行奇跡而得以復明的故事。這一段落清晰地指出一件大事:若望團體的基督徒最後終斷了他們與猶太人的連繫,而猶太教大概在公元九十年已決定,凡承認耶穌是默西亞的,都要被逐出會堂(九22)。

團體的內部也產生了其他的緊張關係。在若望一書裡,我們發現這個團體內各個派別互不相讓地指責對方,這種情況在新約中沒有其他的例子。但在彼此的指控裡,他們强而有力地論述真正跟隨耶穌基督的人應該相信甚麼,和應該有怎樣的行為。

這位「愛徒」就是他們眾人的啟導者和權威,甚至在他去世後(見若廿一23),他的教導仍然啟發他們發展出有關耶穌的奧妙神學,這使若望福音的風格如此獨特。也許最引人入勝的就是這位門徒僅僅以「愛徒」的稱號出現在耶穌在世的最後幾天:在最後晚餐(十三23)、在加爾瓦略山(十九26),以及復活後在加里肋亞(廿一20),他都與耶穌形影不離。

穌爾比斯會士(Sulpician)白朗神父(Raymond Brown)常被稱為新約的首席學者,他在生前最後的重要著作《新約導論》(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裡,對這愛徒的身份,總結出三種可能的答案:第一,他可能是新約時代人所共知的人物,有可能是載伯德的兒子若望,但學者也提出其他有可能的人物,但任何答案都只是猜測。第二,某些學者提出愛徒只是一個象徵,是一個完美門徒的典範。事實上,愛徒的名字從來沒有說出來,他在許多場合裡出現在伯多祿身邊,但其他福音書記述同樣場合卻不提這個人物,這些都是支持第二種答案的證據。第三,愛徒可能在早期的對觀福音傳統中是一個很不顯眼的小人物,以致前三部福音都沒有提到他,但後來他成為若望團體和第四部福音中的重要人物。大多數的學者也持有這個觀點。

 

樂仁出版社供稿╱bibleclaret.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