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人人都應當回應

期數
3619
刊登日期
2013.06.28
作者
羅淑儀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6 月 30 日

大家讀這篇文章時,大概是七一前夕,距離二OO三年的七月一日,正好十年。

十年前,香港有五十萬人上街,反對廿三條、爭取民主、改善民生。隨後一個星期,政府宣佈無限期押後《國家安全條例》草案;隨後,特首董建華脚痛下台。

那天,被形容為人民的勝利,可是回望十年,這原來只是建立在沙土上的勝利。被殖民慣了的我們,看見連特首都下台了,於是見好就收,五十萬人的力量對了人,却沒有對制度,好好為政改再下一城。

特首換了,而十年就這樣走過了︰

十年間,本來基本法許諾了的O七、O八年普選,被釋法剝削了。

十年間,香港成為亞洲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城市,位列全球先進地區之首。

十年間,三位長者便有一位活於貧窮線下。

十年間,我們失去了囍帖街、天星碼頭、皇后碼頭,多了天價「豪宅」,還有清一色的商場。

十年間,特首和特區政府支持度持續下滑。

十年間,由曾蔭權到梁振英的班子,誠信與操守皆被質疑。

十年間,法治的天空濛上烏雲,廉政制度在崩析。夠了嗎?還忍看下去嗎?

在天主眼中,人人生來平等,該享有同等的尊嚴和權利而生活。教宗若望廿三的《和平於世》通諭︰「和平以真理為基礎,建立在公義之上,融匯及薰陶在仁愛中,在自由中實踐。」如果我們確信這是和平的標準,那上面寫的,只能反映出一個殘酷的事實,當下香港並不是個天主樂見的。

這些事實也告訴我們,一條法例被拉倒了,一個特首下台了其實無濟於事,一天制度改不了,一天這些事情還會繼續發生、繼續惡化。

香港人蹣跚地走到第十個年頭,十年又是一個分水嶺,香港人要迎來二O一七年的政改立法,要為改變制度作準備。「佔領中環」提出以公民抗命的方式爭取普選,北京隨即提出特首要愛國愛港,又要有篩選機制,為這個戰場提早揭開序幕。

被殖民慣的我們純品得很,聽見公民抗命會猶豫、憂慮、反感,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實上,你可以不同意公民抗命,但在這最後手段之前,那必須要經過的公民參與討論和爭取,都是體現民主和人民團結的過程。我們期望並爭取,特區政府以至北京,都能尊重香港人的意見。

十年前,我們見好就收了;十年後,我們要再問,我們願意為未來付出多少?

今年七一從未試過如此熱鬧。這邊廂,帶著「佔領中環」的戰戰兢兢,準備為二O一七年的政改上街,繼續爭取真正的普選,改變制度;那邊廂,有各式慶祝回歸活動,有商戶大優惠、有巨蛋音樂會。這個城市正體現多元選擇,五味紛陳。

「為公義而努力,參與改革世界的行動,是傳揚福音的基本要素,換句話說,這也是教會救贖人類和他們從壓迫中解放出來的使命。」(《世界的公義》)

七一來了,你可以選擇上街、購物、去聽音樂會,你可以認同或者反對公民抗命這方法,但無論如何,民主和公義肯定是你我共同擁抱的價值,只要我們相信天主願意香港成為一個和平的地方,請你也在自己的崗位上回應這召叫。

「不要只問成敗得失,要問是非黑白。」這是十年前一個中二學生,參與完七一遊行之後的啟示。我們期望十年後的今天,人民的勝利會建立在磐石上。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