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友戲有益】香港特區教育的大悲劇

期數
3619
刊登日期
2013.06.28
作者
陳鈞潤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6 月 30 日

七一回歸十六年前夕,回首特區政府的政績,教育是可比文革十年浩劫的大悲劇!

首先九七年一夜之間為政治理由,而非教育理由強推母語教學:全世界(包括中國內地)只有「國語教學」,沒有用地方方言的;更漠視九七時現況是九成中學是英中、教師幾乎全是英中及英語教學的大學畢業生,而沒有中文教學的訓練和經驗╱能力!更在往年暑假舉辦的中文教學在職訓練班、正巧九七年暑假因少人報讀停辦才強推,證明是未準備好強行上馬!結果學生白老鼠在十年試驗中,中英語文程度一起下跌!孫明揚局長最終順應社會要求「微調」回復英語教學。但本港畢業生競爭力已弱化!

另一(好心?)做壞事是教改:原意改變考試主導和填鴨式教法是好的,但要推行啟發式引導學生探索學習,要配合小班教學,教師才可兼顧全班進度,卻又不趁出生率下降天賜良機推小班,而堅持大班兼冷血殺校!決策高官更非以(自己不懂的)教育理念、而因私人積怨要把名校普通化,迫使名校收成績差距極大的學生,結果迫名校轉直資來保優質,優質教育貴族化;以往草根階層子弟可以憑學業成績打入名校,而達致向上流動目標,今日就難了!這些高官,終於因濫權向教育學院異見教師施壓(我在專欄批評教改,也給追問到我的校長去!),公開聆訊後悄然下台。今日又捲土重來躋身行會,反映現任特首用人,最不重視甚麼⋯⋯我們見過一個教育局長在立法會「打機」,又再見另一個教育局長在議會看手機股票走勢⋯⋯

個人私德只是能否做好榜樣問題,但在「唔得掂時期」,先有反國教風波盡顯無能,而沒有引咎問責下台。然後在北區學額不能滿足本區加跨區學生需求這問題處理上,我們已見到北區校長會的反應:是質疑局長的「誠信」——這現屆特首班子突顯最不重視的核心價值!因為局長與北區校長會,商討本區學生返回計劃多月內,大家以為各校平均加名額/津貼,一直沒透露其「枱底交易」:直至最後一刻,原來一名前教育局高官接掌的學校,獨得教育局長關照,加開三班!之前不把三班名額平均分配北區各校、任學生報了大埔再申請返回,實在擾民,加上一校獨得⋯⋯這中間內情,是否有待審計署⋯⋯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