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我執
我家兒子兩歲前不會說「我」,他渴了會說「BB想喝水」,饞了會瞅著好吃的東西說「BB好心急」⋯⋯到他懂得說「我」時,和之前便大不相同了。說「BB」覺得怎樣,較類近客觀的陳述,內蘊著央求照顧的謙卑。到會說「我」時,「我」的背後,一個自在自為的主體便逐漸呼之欲出,愈來愈充滿理所當然的執著。
「我」可以放得很大,也可以很固執,近人稱之為「意志」,古人稱之為「我執」,是人由無我到有我的必然成長段落,但只停留於此則層次欠佳。人人皆自我,其實即無人真有我。除非人能自省,把一己的固執放到人類認知的整體中,所執著的才會得體。但這高層次的「執」(古時稱「法執」),真要做到,可能是聖者才有的境界。為一般人來說,「我」不過是赤裸裸的「我要」。中文「我」字的來由就充滿這自炫和自大色彩。在甲骨文中,它是人手持尖端為三角刺,形狀略似戈的青銅兵器。這字後來演化成「禾」與「戈」的合體,意即「以手持戈」。是以《說文》說「我,古殺字」,本義表示手持大戌,吶喊示威。秦之後,這字本來表示的那種兵器逐漸湮沒,「我」字也成了強者對自身的傲稱。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不覺得世界以自己的存在為中心的人是說不出來的。
在「我」字發明的時代,只有強者才有資格自稱「我」吧?時移勢易,大寫的「我」似乎是人人都可擁有了。但在有錢有勢是大爺,無錢無勢是孫子的世道,真能拍著胸口說「我要」的人有幾個?但「我」字的魅力卻無遠弗屆。有時看周遭的豪言壯語,由販夫走卒到達官大賈再到充滿企圖心的正能量動物,真奇怪他們的優越感和志在必得的誇誇其談有何實現的立腳點?除了流行曲裡那句老得掉牙卻人人受用的「我是我」之外,其實一無所有。但這不妨礙人人憑一個「我」字,就可癡人說夢。
人來到這世上,只要他有腦袋,必把自家的存在當作主體,他者都不過是客體。於是那個誇張而充滿攻掠性的「我」也必然存在。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海德格爾說「存在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存在者」。人要思索得有文字,至少得有語言和成共識的概念,且思索是不易學好的修為。但當一切都闕如時,人仍有情緒及其引發的衝動,無限膨脹的「我」也必然在任何領域作怪。明乎此,反過來看陸離世事,常不禁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