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七一之後

期數
3620
刊登日期
2013.07.05
作者
葉寶琳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7 月 07 日

今年正委會一如既往,和多個基督徒團體合辦七一祈禱會,而我們作為七一遊行主辦單位,民間人權陣線的成員團體之一,也派員協助當義工。筆者有幸作為其中一份子,執筆之時,正是七一遊行後,帶著疲累的身軀,忍著膊頭上曬傷的痛;肉體雖累,內心卻是充滿了感動。

星期天我們都緊貼著天文台的消息,擔心遊行會受天氣影響,幸好,颱風打不成。然而即使參與遊行的朋友都做足準備,但驟晴驟雨的天氣也令人吃不消。筆者留在維園直到龍尾,看見最大雨時維園輕度水浸,但參與朋友完全沒有離開的意欲,只靜靜在傘下瑟縮,還為沒有帶傘的陌生人撐起雨傘。最後四十三萬人在全身「濕完又乾,乾完再濕」的情況下參與遊行,而之前的祈禱會也有近六百人參與。當日夏其龍神父和李鼎新牧師分享和祝福,而陳日君樞機都有出席。為我而言,這一年,比任何一年的七一都要感動。

或許一些從沒參加過七一遊行的人會感到矛盾,一方面懷疑這班人是「搞搞震」,卻又不明白我們為何會年年冒著好天曬落雨淋去遊行?其實,年年遊行可有不同訴求,但都會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爭取民主普選。香港市民立場縱有不同,但至少也不能否定這群冒著風雨上街表達訴求的市民,都是為爭取未來更公義的香港而表達訴求的動機。

九七距今十六年,英語上只會把九七描述是「handover」,意指主權移交,中文卻加上一層政治含意,說是「回歸祖國」。我們嘗試放下政治立場的歧見,想想若稱為回歸,本應港人當家作主,可是十六年來,由商家(董建華)到公務員(曾蔭權),到今天被指稱為幹部治港,都見到施政不得民心,不止反對派,就連建制派都和特首貌合神離,這個政府不是已經病入膏肓嗎?

香港社會縱有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存在,也必須面對一個客觀處境,便是維持這個不民主政府的制度已經「唔work」。而民主普選,至少能讓特首獲民眾授權,即使這個民主產生的特首的施政不獲民眾認同,市民都會懂得以一個文明的方式,即下一次選舉,選出另一個民意代表。

今年,是由民間人權陣線主辦的七一遊行十周年,二○○三年七月一日,超過五十萬人上街,成功迫令政府擱置廿三條,令影響人民自由的《國家安全法》未能立法,也令不得民心的特首董建華下台。這十年,我們看見公民社會茁壯成長,但同時人民自由也備受威脅。

世界主教團在《世界的公義》文件中提出「為公義而努力,參與改革世界的行動,是傳揚福音的基本要素」。因此 當基督徒,同時也需要一份使命,去拓展基督的神國,廣傳福音的喜訊。七一出來的群眾,就是告訴我們,香港人並沒有坐視不理。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