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自在】交通作為社會資本……

期數
3620
刊登日期
2013.07.05
作者
謝旭雯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7 月 07 日

今年的父親節,上水街坊發起了第一次社區遊行。北區的公屋居民、私樓住戶、鄉郊居民,為向運輸署表達居民反對北區巴士線路重組,一同發起了這次行動,期望保留唯一一條往返上水與東九龍的巴士線(70X)。北區街坊甚至在遊行完畢後,逕自走到70X的總站前,高呼「支持70X70X 撐住呀」,又向巴士站長作出慰問。

市區居民或者會對這些舉措大感不惑。從今年初開始,運輸署連同九巴以新界北區為「區域性巴士重組」作試點,經九巴為現有路線作評估與調配,最後透過區議會作諮詢架構,在不公開會議下,討論九巴單方面提出的路線修改。當中大部份路線更動,已在五月的區議會內獲得通過。就著「區域性巴士重組」,教區勞工牧民中心(新界)有鑒於巴士是北區區內重要交通工具,巴士重組對居民影響深遠,故連同北區多個公共屋邨與私人屋苑居民多番以簽名聯署,向運輸署與區議會遞上中心在三星期內在區內共獲得的二千六百個簽名聯署信,期望區議會在發還70X」路線的重新審議期內,為這僅有的一條直出東九龍的巴士線作出最後挽留,並希望區議會可以在平等資源分配的原則下,接受居民對70X線的優化建議。

事實上,北區家庭一直是其中一個因為地理位置偏遠而造成貧窮的社區之一。根據由清河低收入關注組等三個民間團體於二O一一年進行的調查顯示,北區家庭入息中位數較全港低近一成(一萬二千五百元),此數字與天水圍北相若。單以上水清河邨計算,十座公屋的居民總數達到兩萬一千人,但邨內僅有兩間食肆和幾間大型連鎖店照顧居民基本需要,令居民連日常消費亦須來往火車站一帶的商業區才可滿足。

北區自沙士以降,學位由幼稚園到中小學都長期不足,不少學童從小學起就在區外,如大埔等區域就學,學童每天以兩小時的車程來回居所與學校。對家長而言,學童每多花車錢與時間上學,就多一分經濟與心理上的壓力。北區近年正急速發展各種公私營房屋,青年家庭將陸續遷入,勞動人口一直增長。反觀上水區內,就基本設施、學位、就業機會、與消費規模都不足以承受區內的勞動人口,致令勞動人口必須跨區工作與消費,但即使居民願意選擇區外工作,仍逃不過經濟上與車程時間的壓力。

上水清河邨與上水火車站距離僅僅五分鐘路程,巴士車資卻每程高達三元三角,若要出市區更需轉乘鐵路、巴士或小巴,成為居民無可避免的重擔。居民現在只能期望作為公共行政機關的運輸署,能在居民與九巴的利益之間尋找共同獲益的方案。

《慈母與導師》通諭中如此期望政府:「……政府應努力在經濟落後地區,設立特殊的公共服務機構。這些機構,應適應時代及地方情形,並在可能範圍內,趕上一般的生活水準。為達成此目的,應制定適當的政策,慎重處理下列問題,如:就業、移民、工資、課稅、貸款、投資,尤其投資於能刺激其他技術的工業。這一切,不但有利於安頓勞工,鼓勵人們舉辦企業,而且有助於開發當地資源。 」但願政府與運輸署能把握資源重組的機會,為平衡不同地區的交通需要,恰切運用社會資源,為地區增加社區資本,引發槓桿作用,最終為偏遠地區增加競爭力。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新界)供稿
http://dpcwnt.hkccla.org.hk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