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協進會促落實普選
(本報訊)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發表聲明,呼籲當局盡快普選行政長官及全體立法會議員,而普選特首則不應預設篩選。
基督教協進會七月十二日就香港政制發展發表聲明,重申贊成盡快落實雙普選以推進民主進程,並認同普選須以符合聯合國國際人權公約為原則,不應預設篩選,亦應取消立法會功能組別。
該會呼籲政府盡早公布政制發展時間表,於一三年底前提出政制發展方案並諮詢公眾,讓市民有充足時間討論。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主席鍾炳霖七月十五日對本報說,行政長官選舉提名不應設下限制,有關方面也不應提出不合乎平等原則的方案,設下障礙拖慢普選進程。
鍾炳霖說,特首選舉缺乏廣泛民意基礎以致施政困難,「應由民意產生特首,而非如目前般操控民意」;亦須改善問責官員的人選安排,而非由特首控制。他說立法會應取消功能組別,因功能組別只有狹窄的選民基礎,不是真正的普選。
對於推動普選,他說社會應給予人民空間去凝聚共識,他認為佔領中環運動能夠促進公民參與,商討普選方案。
基督教協進會的聲明指出,香港的政制發展「還需理順行政與立法的關係,檢討問責制的成效,改善諮詢組織的代表性,推動地區民主等」,這樣政制才能有更全面及健康發展,實現民主化進程。
基督教協進會由本地大公傳統的基督教會組成,包括聖公會、信義會和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等,天主教雖非協進會正式成員,但在不同工作上與協進會保持合作關係。
談到人大訂明二○一七年可普選特首,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黃偉豪七月十五日對本報說,開放選舉權與被選權是世界趨勢,他強調「一七年是推行普選的關鍵,不應再推遲」,應把握提出普選理據的機會,免於停滯在其他未能達致普選的方案。
對於民間社會的角色,他說:「市民應認清香港的核心問題與政治有關,處理堆填區是其中一例;民間應更好地整合普選訴求。」他說有建制派人士近日提出一七年未必是終極目標,但事實上社會已有不少有力的普選理據。
另一方面,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七月十六日與立法會議員午宴時稱,不應簡單否定特首篩選機制。但本地亦有輿論認為不應替特首選舉設立篩選機制,應做到普及而平等。(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