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充滿暴力的城市

期數
3622
刊登日期
2013.07.19
作者
關傑棠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7 月 21 日

美國社會近日興起一個運動,就是鼓吹大家學習以「非暴力形式跟別人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簡稱NVC)。有關課程如雨後春筍,香港已經有這方面的朋友登陸,準備把這人際運動發揚光大。他們曾經聯絡過我,可惜自己不爭氣,太忙碌了,抽不出時間。我忽想,何不寫篇文章,引起大家注意,這可能是天主對香港人的祝福⋯⋯

美國人動輒拔槍,香港人則習慣用口、用筆;有甚麼不稱心如意的事,隨時破口大罵,或在網上或在報章把對方置諸死地。難怪不少由外國回來省親的朋友給我說,香港人比從前「暴躁」了很多,這是不爭的事實!唯一香港人比祖國同胞文明一點的就是示威抗議時,很少訴諸真正的暴力和傷人。舉個近期例子,「釣魚台」引發的反日情緒可以理解,但每個車主都有權選擇購買哪個國家的產品;這回遭殃了,我的日本製造車子給暴民推翻,打個稀巴爛,請問誰要負責?

暴力不一定要拔刀弄槍,出拳起腳,原來說話和文字一樣傷人,而真正用身體言語去宣洩憤怒情緒之前,一定是由說話引發,俗語有話:「禍從口出」,粗俗一點:「那人衰口臭」,又或者「先撩者賤」。坦白說,罵人首先要有對象,對方有反應、有回應才會掀起高潮,否則單向的語言暴力很快便會平息⋯⋯我們常常說沉不著氣就是這個原因。除非有預謀,否則殺人傷人一定是源於口角,繼而動武⋯⋯

以往我們說讀書少的人比較暴戾,男人女人一樣會打老婆、打老公、打仔女;但今天這說法給動搖了,原來「知識」與「修養」愈來愈不成比例。這可能是我們的教育失敗,又可能是香港人承受的生活壓力比從前重、更容易失控。在我認識的年輕夫婦中,不乏這類型的「武林高手」。話雖夫妻牀頭打架牀尾和,但這種溝通模式是行不通的,感情遲早出事;又閙婚變,最終害苦了孩子⋯⋯

科技成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咫尺天涯,大家隨時可以在網絡平台上溝通交談和分享資訊。可惜不少人妄用了自由,將「面書」、「電郵」等工具變成攻擊別人,但又不須承擔責任的武器。最常見是娛樂圈子的「八卦」新聞,只求「收視率」效果,不理人家的感受和死活。不過最最令人傷感的是校園一樣充塞文字暴力,說到底,大家都是讀書人嘛,應該有些基本修養,可是老師罵起校長來,可不是說笑。學生圍攻老師時,有些用詞真的不堪入目⋯⋯

教會團體呢?不負責任的大有人在,這可以變成搬弄是非的平台,攻擊牧者或其他教友的媒介。我常常鼓勵教友,任何不滿的事情都可以透過面對面坦誠的交談尋找解決的方法;犯不著以匿名信件或在網上「指桑罵槐」發洩出來,大傷團體的和氣。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