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展晴中心公開論壇
(本報訊)明愛展晴中心六月二十八日假香港理工大學舉行「耕耘十載戒賭路.晴空展翅創未來」研討會。有講者嘉賓建議,政府應撥款加強研究戒賭經費,以及永久提供戒賭輔導服務以配合社會需要。
公開論壇以「香港戒賭輔導服務發展的強弱危機」為題,共同探討服務的方向及現況。講者之一、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謝樹基博士指出,為了廣泛認識賭博所帶來的問題及現象,當局應進行不同方向的研究,特別是針對以理論及主題性的研究,「透過不同議題,以理論及深層次地進行研究,有助提升服務。」
此外,謝樹基認為社會要培養有關研究的群體。過去有不少博士生以賭博為論文題材,可是如何鼓勵青年研究學者持續這方面的研究是箇中挑戰。他說,要長遠發展戒賭輔導服務,須增加有關的研究人材。
另一講者,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黃麗娟博士也認同加強研究經費。她批評亞洲地區對賭博問題進行研究較外國落後了數十年,其中一個原因可能與華人傳統觀念有關,「華人常說『小賭怡情』,認為賭博是一種娛樂,可是,當賭博成癮後又如何幫助他們?」
黃麗娟曾到新加坡了解當地的戒賭服務,當地政府重視賭博及公共健康的研究,會主動就戒賭輔導服務提供協助,由大學與機構合作,定出一系列的研究方案。她說:「賭博並非個人問題,會影響家庭、經濟,以至整個社會。」她指出,輔導機構要進行科學、實證,以及客觀的研究,才能提供完善的戒賭服務,並制定預防教育。此外,她建議政府應永久設置戒賭輔導服務。
展晴中心服務使用者黃春榮及楊紹雄,分別談及他們參與戒賭服務後的轉變。黃春榮說,服務幫助他脫離賭癮。過去他視錢財為最重要,戒賭後人生價值也有轉變。他認同賭博問題與社會問題相關,「當一人成為病態賭徒,會影響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他又認為政府在這方面支援不足,建議多向青年進行預防教育,指出賭博的禍害。
另一服務使用者楊紹雄說,最初他是抱著娛樂的心態,後來賭至不能抽身,參與戒賭服務五年,他期望能以自身經歷與正接受戒賭的人士分享,幫助他們盡早脫離賭海。他又認為博彩廣告經常宣傳賠率高,令人容易墮入陷阱。
有份資助本港四所戒賭服務機構的平和基金,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邱榮光會上指出,基金每隔四年會進行香港賭博情況研究,同時推廣防賭教育,「安排劇團到學校推動預防賭博,或在學校推行防賭嘉年華會。」
對於有講者認為戒賭服務機構及研究經費不足,邱榮光表示會正視相關訴求。
香港賽馬會對外事務高級經理陳裕宗表示,好些容易借貸的財務公司間接助長賭博。他認為政府應撥款推動戒賭工作。
陳裕宗又提到賭波問題,表示馬會協助政府落實賭波合法化,主要是防止非法外圍賭波。然而,有與會者質疑,自二OO三年賭波合法化後,馬會不斷加開不同的球賽賭注盤,大部份人轉到馬會投注,他認為賭波問題增加,與外圍非法投注關係不大。
大會結束前,參加者寫下對賭博及戒賭服務的心聲,掛在「心願樹」上,寄望戒賭輔導服務得以完善發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