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藝術的時光】這是必然
人生四件事「生、老、病、死」是人們必經階段。由胚胎開始至出生、由嬰兒至兒童,由少年至成年、再踏入中年、進而邁入老年,這是必然的成長過程。在人生旅程中,成敗是必然、喜怒是必然、苦樂是必然、生死是必然,究竟有沒有甚麼東西不是必然?心想:「幸福並非必然。」心愛的人有朝一日會離開我們;天災人禍會摧毀一切;富有的人可以買到使他快樂的東西,卻買不到家庭的溫暖,就像畫家畢卡索一樣,沒有親人陪伴他渡過晚年。
一九八七年這位畫家逝世時,藝術遺產價值估計超過七億美元,而創作宗旨就是將藝術與金錢掛鈎,主張把藝術商業化,也許大家最近有親眼見過他的大作。美國藝術家安迪˙華荷(Andy Warhol 1928-1987)是一位印刷家、電影攝影師,也是普普藝術(Pop Art)開創者之一,作品重複又重複印製是其創作最大特色 (圖)。
一九六○年代華荷以一系列名人肖像、消費商品的絹印版畫迅速發展,大受歡迎,不論甚麼階層的人士,對他的作品主題一看便明白,題材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他將這些圖像重複排列成九宮格狀,以不同的配色來表現。華荷當時這樣創作,一方面是歌頌美國消費大眾化;另一方面想說出商業發達的社會,人情薄如紙、冷如冰,對人漠不關心。
很少有藝術家能像勞動階層出生的華荷這樣,在生時已名利雙收。卅歲出頭已在美國這個花花世界「飛上枝頭當鳳凰」,成名的背後必有啞口難言的事。華荷父親是礦工和建築工人,母親是女傭。自幼多病痛,還罹患「神經性舞蹈症」,無法控制自己身體動作,常被同學嘲笑,無法上學;又長期臥病在床上看漫畫、電影雜誌和畫畫。這些經歷,都成為他日後創作的靈感。
頭髮銀白、蒼白面色、瘦削身形、眼神空洞,行為怪異,凸顯華荷神神化化的形象,曾被批評冷酷無情的壞傢伙。一九六八年,被女演員槍傷後,所幸大難不死,自此他深居簡出。直到一九八七年卻因膽囊手術,出現藥物過敏而病逝。
俗語有云:「有錢無命享。」更諷刺,某年還被名列「全球十大死後最會賺錢的富人」排行榜第六,假如他今天仍在生,見到有人肯出天價競投他的絹印版畫作品,定必會心花怒放。華荷作品可分為油畫、繪畫、印刷、絲印及絹網印畫,當中以帆布絲印最為珍貴,原因數量很少,故此定價較高。
華荷名利雙收,的確令人羡慕,可是成名背後要付出很大代價,要接受別人惡意批評,並不是人人喜歡他的作品,而且有人對他的怪異行為有偏見,這是必然,只要問心無愧,不需理會他人目光。每一人面對生命時,讓痛苦和軟弱一一呈現在眼前,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缺失,對自己選擇行的路今生無悔。
面對人生所盡的努力,無論結果是成功或失敗,都要活出人性尊嚴,聆聽良心的聲音,這是必然。同樣,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耶穌,甚至有人憎恨他、批評他,那麼為何要浪費時間去執著別人如何看自己?倒不如珍惜光陰,珍惜與心愛的人相聚吧!幸福非必然,惟獨愛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