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擊退情緒病
隨著近年來公眾精神健康教育增加,大眾市民對情緒病(包括抑鬱症、焦慮症等)的認識愈來愈多,不少人懷疑自己或身邊人有情緒病病徵時,便會響起警號,主動向醫生求診,這是十分正確的,假如延誤求醫,病情可能會變得嚴重,令治療更加困難。
雖然如此,仍有一些患者,在情緒病病徵出現了一段長時間後,才到醫生那裡尋求評估和治療,使病情加重。其實這種情況也是常見的,背後有多種原因,除了因為患者諱疾忌醫外,另外可能因為患者發病初期的病徵,不是情緒低落或感到焦慮,而是出現一些身體不適的徵狀,例如頭痛、頭暈、胸口疼痛、心跳加速、呼吸困難、腸胃不適、腹瀉、尿頻和腰酸背痛等。
不太認識精緒病的人,遇到以上的身體徵狀,會自然地把它們跟相關的器官連繫起來,認定某某器官一定出了問題,於是便找有關專科醫生求救,經過了一連串的檢查後,結果知道那器官完全正常,接下來又檢查附近的器官,結果都是一樣,沒有找到任何病態的證據。
在束手無策的情況下,醫生突然發現患者的情緒,出現了一些不穩定的狀況,於是便將患者轉介至精神科醫生,最後便找到了答案,原來患者患上了情緒病。在一些病例中,以上的過程,可以維持很長的時間,患者可以見過多位不同專科的醫生,除花了不少時間和金錢外,也會經歷不少挫折、失望和無助。
最近,市場上有一本新書出版,名為《擊退精緒病——由心身症狀出發》,由香港心身健康協會的兩位精神科醫生鄭志樂和潘雲凌撰寫,甘葉堂出版。以上提及的身體不適徵狀,正是此書書名副題中所說的心身症狀,了解這些症狀,有助更深入明白情緒病的不同表現,讓大家可及早辨識病發的警號,盡快求醫。
此書跟其他市面上有關情緒病的書籍之不同之處,就是作者以七個改編自情緒病康復者的短篇故事,介紹不同種類的情緒病和有關的身心症狀,七個故事的角色互相關連,把嚴肅的醫學知識,以新穎有趣的形式表達。除了故事篇章外,此書還有一些醫學解說和實用章節,特別對出現情緒問題的人,有很大的幫助。
•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