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社區圖書館

期數
3627
刊登日期
2013.08.23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8 月 25 日

(本報訊)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屬下的社區圖書館,為不同地區的兒童及青少年、家長提供閱讀學習機會。有社工表示,透過圖書館向青少年灌輸關心社區、放眼世界的信息。

目前在明愛轄下共有九所圖書館,設於不同地區的明愛中心;香港明愛圖書館主任區惠芳七月四日指出,閱讀為孩子帶來多方面的知識,除幫助個人成長外,亦學習關心身邊的人與事。

區惠芳表示,明愛圖書館為促進兒童及青少年全人發展,書籍除以傳統圖書館的「杜威分類法」分門別類外,亦因應時代需求加設主題系列的書籍,如一九九七年回歸後設有「香港系列」,集結與香港相關的書籍;新高中學制推出後所添置的「通識系列」等。她說:「以主題作分類,讀者易於尋找所需的書籍。」

「明愛是社會服務機構,重視個人成長、關心社會,館內設有心理、哲學、逆境自強等書種。」此外,因應不同區域的轉變,如社區重建或發展等,館內也會有其他志願團體所出版的,關於社區發展的刊物,讓區內人士能掌握社區情況。

本身是註冊社工的區惠芳表示,除了借閱圖書,圖書館也恆常舉辦社區活動,「閱讀不只限於書本,還要閱讀世界,培養學生留意周邊事物也是閱讀的一種。」如去年暑假推出社區記者行動,動員明愛九間圖書館的服務使用者到所屬社區拍照,目的是走入社區,關心社會。

「近年社區的變動很大,由社區人士親身紀錄其轉變,再寫下對發展的期望。」上述活動已集結成文集給館內人士閱讀。區續說:「社會要讓兒童表達聲音,善用圖書館資源搜集資料,再落區考察,從他們的眼中看社區。」

此外,明愛亦在一些新發展社區設立流動圖書服務,例如牛頭角彩福邨新落成時,邨內沒有圖書館,明愛曾於每週兩天到該邨進行流動圖書服務,讓兒童有閱讀圖書的機會。

選書著重人格成長

圖書館每月會有五十本新書上架,包括從書局購買或他人捐贈。今年暑假,明愛九間圖書館會組成「圖書購書團」,帶領逾一百名就讀小五至中二的社區小義工,已於七月十九日到香港書展,為圖書館選購新書。「小義工購書前要先作資料搜集,以服務使用者的角度,看看有甚麼圖書需要添置,這有助兒童建立對圖書館的歸屬感。」

資訊科技普及,很多人會以智能手機及電腦查找資料及閱覽文章。區惠芳認為,小學生宜閱讀文本,「兒童未有能力分辨網上資訊的真偽,文本則註明作者,另有編輯跟進,行文措詞會較佳。」

此外,為支援聽障人士,圖書館提供試工計劃,給弱聽的畢業生到圖書館實習,幫助他們融入社區及建立自信心。數年前,有善心人透過圖書館捐贈書籍予基層家庭,區氏說:「我們關心生活貧乏的人士,圖書館發放書籍給有需要的人,是回應社會的需要。」(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