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天國盛宴

期數
3628
刊登日期
2013.08.30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9 月 01 日

許多人,總認為自己的一套人生哲理是至寶,即使不是一切,最少也能解答人類大部份疑難:人的命運、罪惡問題、人為何會受苦等等。說到底,其實不少只不過是一種空洞的跋扈,既自欺、亦欺人。主耶穌降生前二百至一百年間,希臘文化中崇尚智慧、學問、地位、階級、權勢的風氣席捲整個中歐、北非和近東,不少希臘哲學家自詡能洞悉一切奧秘,明瞭世間所有事理,或許也可以作如是觀。

今日的第一篇讀經《德訓篇》,正是寫作於這樣的背景下。當時有一位研究智慧之學的經師息辣之子耶穌,寫下了許多德智訓言,是除了《聖詠集》之外,最常在會堂中被誦讀、引以教導猶太子弟:真正的智慧繫於敬畏上主,以遵行法律、先知為幸福的基礎;一切德行,須從謙卑開始,猶如大地上的塵土,孕育萬物一樣。「你愈偉大,愈當謙下;這樣,你纔能在上主面前,獲得恩寵。明智人的心,領會寓言;智慧人的心願,是希求熱心的聽眾。」(德三2031

今天歐洲許多古老的聖堂,隨著信衆的冷漠與疏離而被荒廢,都變作美術創作室、博物院、展覽廳、演奏塲館,甚或市鎮政府辦公樓;僥倖還有一些被保存下來。如果你有機會踏進這些倖存的聖殿,在莊嚴而又慈悲的聖像下,在幽暗的許願燭光搖曳中,你定能嗅覺到乳香煙薰的氣味,感受到祈禱的邀請。同樣,也有不少人喜歡攀山越嶺,去探望隱世的修士。修院外面有你幾乎可觸碰的藍天白雲,修院內有洗滌你心靈的虔敬禱聲,永恆就是這麼接近。

為甚麼你、我能受到感動,而別的人卻甘願追逐物質生活、輕視謙卑和溫良、對上智恩寵的呼喚充耳不聞?人的信仰成長,大概也需要一些環境薰陶,才能夠體驗到主的臨在,看到生命的終向。環境肯定是重要的,它們猶如舊約時代「那可觸摸的山,那裡有烈火、濃雲、黑暗、暴風、號筒的響聲以及說話的聲音。」(希十二1819)這些特殊的磁場與令人震撼的感官效果,使舊約子民驚懼;一曝十寒,他們很快又離棄了主。我們趨近的是「審判衆人的天主,接近了已獲得成全的義人的靈魂,接近了新約的中保耶穌」(十二2324),這比一切都更應使我們謙卑自下、恭謹受教。邀請只是開始,環境只是媒介;或許需要的,是每日生活中不斷的學習和訓練。

福音中耶穌教導我們要讓座、要自謙自卑,祂不是教授社交禮儀,也不是傳授某些技巧,只為了後著,能被高舉。從祂所說的比喻:「你幾時設筵,要請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如此,你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可報答你的;但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你必能得到賞報。」(路十四1314)我們知道祂指的是天國的筵席,就是《希伯來書》所說的:「千萬天使的盛會,和那些已被登錄在天上的首生者的集會。」(十二2223)我們與人的相處,不管是公務、商貿、日常社交,基本都反映著我們與主的關係,都是我們學習和訓練的契機。

眾人都在留心觀察主,可是主也在留心觀察眾人。我們著重的是些甚麼?或許我們會意想不到,那些一向為我們所輕蔑和憎惡的人,他朝竟然出現在天國盛宴的嘉賓名單當中!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