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瑪利書院物理教師李卓群
(本報訊)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物理科科主任李卓群,把已掉棄的電器及戲劇道具用於教授物理上,又不時把物理的原理應用於日常生活,讓學生從趣味中學習。
李卓群剛於七月十二日的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頒獎禮上,獲得「科學教育學習領域」的卓越教學獎。得到這獎項,他表示會更有推動力向學生傳遞物理知識。
李卓群在該校任教物理科已三十五年,現時任教中三至中六生的物理科。聖瑪利書院是女校,但他不覺女生的物理知識會比男生遜色;除了傳統的學科實驗外,他喜歡自創實驗方式,把生活物品結合理論,引導學生產生興趣及學以致用。
實驗室設「聖瑪利廚房」
約在十三年前,學校的物理實驗室重新規劃後,李卓群便開始了他的創意教學方式。他在實驗室闢了一個「聖瑪利廚房」,「廚房」內有各色各樣的舊電器,例如利用微波爐的熱能亮起光管,或是從了解無線熨斗的啟動,了解熱能儲存。
他說,教授女生物理,最好是從生活開始,「學校有烹飪課,由女生熟悉的廚房開始,容易引起她們的興趣。」
此外,他又利用校內的舞台道具,把煙霧機(Ultrasound Mist Maker)的道具作物理實驗,透過激光穿過水珠形成的霧,帶出光反射的效果,讓學生學習簡單的光源概念。
聖瑪利橋比賽
二十多年前,校際的物理科學比賽並不普及,李卓群已開始在校內舉辦科學比賽,如「St. Mary's Bridge」要求學生運用考試局送試題的硬卡紙,製作出A4尺寸的橋。結果,學生設計出來的「橋」,有些可負重六十罐汽水,或是兩名學生站在橋上而不倒塌,「學生在設計天橋時,同時了解不同的物理現象。」
一般來說,女生對物理科會感到較困難,但李卓群認為,只要學生具有物理基礎知識,便不會害怕。他曾有近十年時間教授中三物理科,每課會要求學生完成工作紙,及設有問答時間,「學生要先了解內容才應用於工作紙上,遇有不明白的地方便要發問。」
過去在大學修讀物理的女生不多,但該校兩年來已有三名女生報讀;此外,學校今年報考中學文憑試物理科的女生成績,八成三以上考獲第五級的佳績;雖然過往學生多選修醫科及法律,但在新高中學制下,物理科的課程多著重實用性,這對學生的發展也有幫助。
現年五十九歲的李卓群明年將退休,他說:「教授物理帶給我娛樂,尤其為得到學生的欣賞和尊敬而感恩。」他認為物理並不沉悶,若掌握得宜,把物理生活化,當中也樂趣無窮。(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