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自有安排!(下)

刊登日期
2013.09.13
作者
鄧慧蘭

這共融教育計劃找學校真的不容易啊!經過無數的祈禱,在二OO六年找到了牛頭角平安福音堂幼稚園為合作夥伴,翌年再找到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七年過後,看到一個一個聾孩子有了手語後還能自信地講話與交友,家長看到孩子有健康的成長也慢慢釋懷。現在,手語雙語教育得到不單是聾童家長的歡迎,連讀共融班那健聽學童的家長都為自己孩子的全人教育,尤其對弱勢同學的關愛感到安慰。今年九月,九龍馬頭圍聖母院書院也加入手語雙語共融行列,讓這些手語雙語聾、健小六生繼續攜手走進中學。最近由香港電台拍攝的《沒有牆的世界》中,我們不是看到手語雙語聾健學生那份純真,偉大的友情嗎?這一支強心針,讓我們知道手語雙語聾健共融之路是沒有走錯了,就讓我們祈禱六年後他們可以一塊兒上大學吧!在現今競爭激烈的教育體制下還能成就這事,誰敢說不是天主幹的?

常常有人問:「這麼大的工程,沒有政府資助,怎行?」通過無數遍的祈禱,天主都為這班孩子的未來一一解決了。感謝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在二OO六年撒下啓動基金及其後利希慎基金為我們延續中學的夢想作出資助,讓我們這條手語雙語共融教育改革之路,在困境之中仍然可以走下去。

也有人問:「政府做了甚麼?」今天,前瞻性的手語雙語小學實驗計劃得到國際聾人教育研究的肯定,香港聾童家長的眷顧,前線專業人員的支持,我真的要感謝教育局,感謝它們在教育自由市場策略下,沒有公開反對或阻止我們的實驗,讓這模式在香港得以發展,為聾童提供多一個選擇,其成效有目共睹。

可是,下一年賽馬會給學前和小學的資助屆滿,若政府對這個共融教育方案仍然不聞不問,面對資源分配失衡,最終手語雙語方案可能因資源缺乏難以在香港紮根,那我們的聾童又會再次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想到這裡,畏懼油然而生,這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結局。

不過,坐在天主造的船中,我還是這麼一句:「祈禱吧,天主自有安排!」

 

   作者鄧慧蘭乃香港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主任,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教授。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