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從食尾蛇談起
西人寫漫畫,愛用一條狗繞過身子想咬住自家的尾巴來表示對完美的執著。這意象來由已久,其原型叫烏羅伯洛斯(Ouroboros),字源出自古希臘,意為「食尾者」,是一繞轉成環形、口吞自己尾巴的蛇,也有把它畫成龍的。在所有族群的紋樣史中,蛇和龍常互相置換,龍不過是添上利爪或翼的蛇,先有蛇崇拜,後才有龍崇拜,中西概莫能外。
食尾蛇形象最早見於公元前一千六百年的古埃及。因它畫出了太陽的軌跡,引伸便成了表示世界的神符,古埃及人常把它刻在方尖碑上。後來諾斯替教(Gnosticism)把它視作永恆和世界之魂。這教派一譯「靈知派」,「諾斯」即知識,古人認為世上最大的知識是關於精神生活的認知,也就是關於神的知識。這思潮在紀元前後在中東和南歐一盛行近千年,古希臘哲學中有很多它的因子。基督教在草創時,有幾個世紀,它曾是強勁對手,滲入教內的傾向後來被視作異端。柏拉圖在《蒂邁歐篇》描述過一吞食自己的環形生物,有完美的構造和不朽的生命。即使他比諾斯替教最鼎盛的時段早了幾百年,但相信首尾相銜即完美的觀念,估計由來已久。而直到中世紀,歐洲煉金術士還把它當作表示完美境界的符號。
北歐神話也有條巨蟒叫約爾姆加德(Jormungand)。按北歐人的宇宙圖式,世界由水包圍,巨蟒就在水中環繞整個世界。它用牙咬住自己的尾巴,守望著貫串天地人三界的世界之樹(Yggdrasil)。而印度神話則說世界由四隻巨象背負,它們站在一大龜背上,而被一首尾相銜的巨蛇舍沙(Shesha)環繞。無獨有偶,美洲土著(如阿茲台克人等)的信仰中也有食尾蛇羽蛇神(Quetzacoatl),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有些食尾蛇圖案被畫成一半黑,一半白。前者表示陰,後者表示陽。兩者既對立,又互為因果,共存一體。令人想起中國自古傳下的陰陽圖案,象徵宇宙生生不息的循環。創造與毀滅、生存與死亡、裂變和綜合,都對立而統一。據說這圖案是宋代才出現的,但六千年前的華北紅山文化就曾大量出土了許多「玉豬龍」,都豬首蛇身,盤曲而銜尾,被許多學者認定是中國龍紋的原始版本,後來中國玉石文化中的「玦」,就是從這演化出來的。若你不懷偏見,很難不認為它和遍布於世界各地初民的食尾蛇意象如出一轍。這神秘的「巧合」,是否能啟發我們對自家的腦袋多點認知?
(「『完美』之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