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誰將通識教育科政治化?

期數
3632
刊登日期
2013.09.27
作者
陳麗娜
主曆
主曆 2013 年 09 月 29 日

以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牽頭的「關注通識教育聯席會議」,日前與吳克儉會面時,以通識科偏重政治性為理由,建議取消通識科文憑試必答題,甚至將通識科變成不是「必修科」。更有團體認為老師教授課程時,因其政治立場而有所偏頗,所以要求教師申報其政治團體背景。從以上的論點,可看到他們並不了解新高中的通識教育科。於二OO九年開始的新高中課程中,通識教育科是四個核心科目之一;課程內容共分為六個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能源科技與環境,內容涉及了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等不同層面,而根據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我們看到設立這科的原意是希望學生能「識別對個人和社會議題的不同意見背後的價值取向,並在個人和社會層面的議題和問題上,運用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力,和從多角度考慮作出自己判斷和決定。」而非她所言的通識教育科是政治灌輸。

我們不是獨自地生活,而是同時身處於一個特定的社會當中,其中的社會、文化、經濟及政治制度都是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當我們去分析香港土地資源問題,不能避免地會提到政策制定過程、議會制度等所謂「政治範疇」。因此,當梁美芬提到要將通識教育科去政治化,她是否希望學生生活於象牙塔中,學生所學習的與他們所生活的社會環境無關,成為唯唯諾諾的跟隨者。我想他們反對的不單是課程的內容,更是通識教育科的核心思想:培育青年人能自由討論,從多角度思考,從而建立批評性思維,去認識及建構我們的社會。

至於反對者所言的過去試題太過政治性,更是無的放矢。過去兩屆文憑試通識科的試卷,在卷一資料回應題的三題必答題中,只有兩條是與政治議題有關的,分別是去年及今年的試卷,問及香港人對本港政治組織的看法及對立法會內「拉布」的看法。卷一其餘的必答題亦涉及多個不同單元的議題,包括:人口趨勢、煙草管制政策、肥胖問題及家庭性別分工。綜合兩屆試卷共十二題題目,只有兩題較明顯與政治議題有關,故沒有梁美芬所言的出現試題過分側重政治議題的情况。況且,香港政治制度實屬課程內容之一,試卷問及相關內容也是合理。認為通識科太政治化的團體憂慮教師的政治立場影響教學及學生分數,要求任教的教師必須申報政治立場。這不禁令人質疑這是否政治審查,每個人都可有其政治立場,但我們要信任教師有其專業操守,培育學生有多角度和批評思考,從而建立其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考評局更採用嚴謹的評分標準:兩名閱卷員分別評分的「雙評方式」,若評分差異大則用「三評」、「四評」,務求盡量達到一致評分。

我們社會要的不是順民,而是能獨立思考、關懷弱勢、積極參與社會的年輕人。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