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增加我們的信德
他小時候是我的一位忠誠輔祭,我看著他從艱苦的歲月中掙扎長大,卻仍然保持著美好、積極的本性,每次相遇,都為他感到高興。忽然,他來找我傾訴,說他因機構改組而成為冗員,致使一切計劃都落了空:如何承擔妻子的長期醫療費?如何繼續為住房的按揭供款、支持小兒子在英國的學業?年近五十,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一份相近的職位?看著他,我彷彿看著漆冬匝爾法特的窮寡婦。我問自己,我可有厄里亞先知的精神?一位弟兄的親人病重,正因他兄妹情深,使他傷痛不已,形容憔悴。看著他,我彷彿看著基勒乃人西滿,正在替耶穌背十字架。我問自己,除了像跟隨著耶穌的婦女們搥胸痛哭外,我還能做甚麼?
第一篇讀經,《哈巴谷先知》責怪的不是以色列子民,他責怪的是天主:「我向你呼救而你不垂聽,要到何時?向你呼喊『殘暴』而你仍不施救,為甚麼你使我見到邪惡,人受壓迫,而你竟坐視?」(一2—3)先知佇立在守望台上,企盼看到上主的答覆,而這也正是我們遇到困難和考驗時的自然反應。結果如何?天主會提供甚麼神視與徵兆?邪惡的世代,除了悔改堅信外,還能有別的徵兆嗎?「看,義人必因他的信德而生活。」(二4)
「堅信」本應如梅瑟祭禮的火,長燃不熄;誰也不能既信卻又不信,既以為主作證為榮,卻又以此為恥。由於外敵的侵擾,或人內在的軟弱,我們的心火,常會變得微弱。《弟茂德後書》說明了其中的關鍵:要熾燃起這大能、愛德和慎重之神的火燄,並非只在於熟讀信理簡編、大公會議文憲、聖事恩寵等,更需要「以信德,及在基督耶穌內的愛德,把所聽的健全道理,奉為模範;且依賴那住在我們內的聖神,保管好所受的美好寄託。」(一13—14)
保管好一份寶貴的禮物,信仰的傳承,必定也連繫著團體中,許多甜美和傷痛的記憶。就是這些記憶提供了我們所信、所愛的素描。我們每日生活中,免不了要面對各種不同的人與事,有的使你喜悅,有的使你痛苦。有堅定的信仰,才能使人感謝出現於他生命中的一切,更能使人對所有的考驗和傷害,坦然地說:「主,耶穌,來吧!」是的,我們必須衷心感謝。正是這一切促成我們每日深切反省和悔改,陶成我們猶如在主眼中的瓦噐,非為保存,只為彰顯一切力量皆來自天主。假如我們的信德,並不能促使我們在回應主的呼喚時,與日俱增的進入、並結合主的苦難、死亡與復活的奧祕,這信仰有甚麼生命力量?
今日所讀的《路加福音》,記述了主耶穌的一個奇特比喻:「如果你們有信德像芥子那樣大,即使你們給這棵桑樹說:你連根拔出,移植到海中去!它也會服從你們的。」(十七6)耶穌不是叫我們嘗試做這麼一件無聊事,看看信德夠不夠?別以為信了主多久,總應有些回應罷!有回應的話,也是主的白白恩賜。福音後半段的第二個比喻,清楚告訴我們,若有奇跡,非關我們一己利益和榮耀,只關服役;不是我們做了些甚麼或服務了多久,主對我們仍無虧欠。在一切過去之後,我們唯一能說的,就是「我們只不過做了我們應做的事。」在一個躁暴不安的社會中,我們尤其需要主加增我們的信德;或許我們也可以反過來說,當社會美好順暢時,誰還會求信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