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永遠要當異見者
天主教會要建立的,是地上天國。天國是完美的,但俗世永不完美,所以教會必須不斷批判,做世界的先知。先知的責任是批判天下之不義,而不是治天下;教會也是僕人,但僕人只是服務天下,不可治天下。治天下的責任屬於國家政權。當政權政策符合教義,則教會可表支持,但絕不成為喉舌;假若政權違背仁義,則教會必須大聲疾呼。教會永不執政,不靠攏權貴。巴拉圭有主教想治天下,去選總統,教廷請他還俗。教會只可永遠當異見者。
教會曾經選擇做當權派。西班牙佛朗哥將軍建立法西斯政權,聲稱保衛基督宗教,但血腥打壓反對派。而當時的反對力量屬左派,反對教會,有些更組織游擊隊。假若教會履行公義,則當譴責獨裁政權,同時斥責游擊隊。但教會擁護佛朗哥,對其暴行視若無睹。教會確是得到特權,卻背棄了公義,忘記了天主。今天西班牙的教堂,十室九空。
教會為了傳教,有時會委曲求全。神職人員自我審查,不說反對政權的話,但求得到一些「方便」。但得到「方便」後,教會所宣示的福音,不可能是整全的。因為不容許教會自由宣教的政權,肯定是不義的,而教會所要宣講的卻是正義。當教會按正義批判不義政權,便會失去「方便」。所以要保住「方便」,必然要容忍不義,不能碰某些人與事。這或許是迫不得已的,但毫不光彩。這是當今中國。
教會也會當異見者。八十年代,波蘭人民起來反抗共產黨,帶頭的是團結工會。而工會背後最強大的支持者,就是教會。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公開支持工會,壯大其勢力,促成波共倒台。教會選擇當異見者,與反對派連成一線,為的是真理及正義。
教會應是異見者,因為耶穌也是。耶穌在山上、街頭及會堂裡施教,卻從未在宮殿或總督府內施教。祂從無為了「方便」而討好高官或少講幾句真理。祂毫不留情斥責法利塞人及經師,而這些人正是當權派。耶穌是愛,因此抨擊權貴也是為了愛。當然,祂並無帶領革命。祂選擇秉持真理,做世界的異見者,批判俗世權力(worldly power),保護弱小。
教會之為教會,必定憧憬理想,而此理想,就是天國。假若教會放棄理想,與此世同化,則只是可有可無的非政府組織。教會要批判的,是天下的不義。而政權握有公權力,因此犯下滔天罪惡的往往是政權而不是民間。故教會當首先批判政權,優先關愛貧弱(option for the poor),活在真理中,向權貴說真話。教會,永遠要當異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