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生活的聖化
不止一次,因為我穿了會衣,在聖堂的人們就以為我是神父,拿著東西要我祝聖,每次碰到這情況,我都告訴他神父在那裡,或者我們可以一齊為物件的聖化而作祝福祈禱。老實說,天主創造世界,宇宙是屬於祂的。所以廣義來說,任何東西都是聖的;那又為甚麼要祝聖聖牌、十字架、聖相呢?按物件祝聖禱文的意思,我們需要把一些東西分別為聖,是為了讓東西能夠有個神聖的用途。
換句話說,因為人的思想,總是有聖俗之分的概念:當我們說一些東西是聖的,就是暗示有些東西不是聖的;所以,為一件物件祈求祝福,是加強我們對某件東西神聖來源及用途的意識。這個祝聖了的聖牌、十字架、聖相,不再只是一件普通的物件,而是當配戴聖牌、十字架,或瞻仰聖相時,可以提升人的生活,讓人想起天主,讓物件指向恩寵。物件經過一個小小的禮儀,就有了一個神聖的意義。這個讓物件祝聖的習慣,成了人的生活得到聖化的途徑之一。
除了物件可以得到祝聖,時空也可以得到祝聖。雖然廣義來說,天主無處不在,任何地方都是聖的,但有一些建築物有特別的宗教用途,比如聖堂、墳地,我們稱這些地方為神聖的空間,因為在這裡,我們對天主臨在的意識提高了。沒有聖堂寺廟的城市,好像沒有了靈魂。其實神聖空間,亦可以是客廳睡房的一張小地毯,一張小祭台,讓我們有個祈禱地方,有個視覺焦點,亦是讓整個場所多了一份神聖氣息。這樣的祈禱習慣,是人的生活得到聖化的途徑之一。
教會的時辰頌禱,目的就是把時間聖化。其實一週一次參與感恩祭也好,一天劃出數次時間也好,念早晚課、誦念三鐘經等,都是與天主相偕、聆聽主言、與主傾訴的信仰時間,都是很有意識的把時間花在天主的事務上。有人會問,說祈禱的數十分鐘數小時是神聖的,其餘時間,不也就是俗嗎?其實,人需要作祈禱,就是為了提高意識,明白到每時每刻都是天主的禮物。試想想,我們只不過是花了那數分鐘、數小時的少許時間有意識的與天主一起,但天主卻每時每刻都同我們在一起:天主在我們身上花的時間更多呢!這樣的祈禱安排,是人的生活得到聖化的途徑之一。
無論任何文化社會經濟背景,任何人都逃不開物質、時空的限制。物質、時間、空間是為誰而存在?人的自我執著,都把物質、時間空間歸屬於自己。
如果靈修是對自己對「超越的祂」開放,把屬於祂的歸還給祂,那麼,把物件及時空祝聖,是聖化生活的一種體現。我們如何花時間、如何布置空間、有多少聖物,也揭示了天主在我們身上有多少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