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這麼近?這麼遠?
個多月前一個主日,筆者如常到教堂參與彌撒,神父也如常地講道,講道的內容也如常地叫教友們要盡好本份,參與主日彌撒,要知道在很多其他地方,由於種種原因,教友們就是很想到教堂去,卻是非常困難或甚至不可能的。筆者聽後,也如常地淡然處之,但當時是萬萬想不到,講道中所說的情況竟在數日後呈現眼前!
一個巧合的機緣,筆者參加了在斯里蘭卡舉行的亞太區的正義和平工作者網絡會議,得到當地教會的接待,到了北部臨海的一個村莊進行探訪。這個村莊原址在海邊,面向印度洋,漁產豐富,背後是農田,土地肥沃。村民都是漁民或農戶,一百五十年來在純樸、寧靜中生活。村民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們在十八世紀齊心合力建成的聖堂就是他們的中心,是當地的地標,是一群老實人世代相傳的驕傲。
可惜好景不常,八十年代後期內戰爆發,北部成了主戰場,村民被迫於一九九O年被撤離,之後過著流離失所,四處為家的生活。二OO二年停火協議後,村民陸續返回村莊,家園早成廢墟,在教會和一些團體的協助下村民再次在這片土地上重建家園。幾年後村莊逐漸恢復過來,但武裝衝突卻再度發生。二OO七年九月政府軍進駐村莊,命令村民立刻遷離,村民在亳無準備下被逼離去,家當全都留下。
村民離去後,村莊成了軍方基地。村民希望能重回故地,當地教會也積極協助,多番爭取,都不得要領。二OO九年內戰結束,政府拒絕交還土地,更打算把村莊改建為海軍基地,據稱是為國防之用。在當地教會和村民多次交涉後,情況並無多大改善,經過漫長的爭取:包括抗議、集會、請願信和談判後,政府終在二O一二年給予村民一片鄰近原村莊但卻是樹林的土地作為補償。在這一片荒野中,當時村民只能在樹下棲身,政府卻一點援助也沒有,後來在教會的協助下,村民才能用木材和布搭起帳蓬來居住,但一切基本設施都異常缺乏,村民更要擔憂大象和蚊蟲的侵擾。
當筆者來到這片樹林探訪時,已經是一年多之後了,帳蓬已成了茅草棚屋,但生活仍然艱難,無電缺水,全村只有兩口水井,廚房廁所更是奢侈的願望。由於耕地不足,離海岸也遠,更缺少運輸工具,謀生極不容易。與村民會面時,看到的是憂傷和疲累的面容。坐下交談時,滿以為聽到的是對生活環境的投訴或抱怨謀生的困難,但村民表示最關注的是聖堂離他們太遠了,因為現在聖堂處於海軍基地內,到聖堂要走好幾公里的路,而且山路崎嶇又沒有交通工具,老人家實在敖不過去。更重要的是聖堂由軍方管理,開放時間由軍方指定,進去都受監管,想寧靜詳和地在聖堂祈禱實非易事。但在這些飽受折騰的日子裏,信仰就是他們最大的支持了。
以當地的政治環境,一群無權無勢的農民和漁夫,憑甚麼可以六年來鍥而不捨,堅持訴求?賴以支持的就是聖堂,就是教會,就是天主所代表的公義。六年的路,是無法想像的艱苦,但離去前看著他們堅毅的眼神,相信他們仍要走下去,希望前面的路上不會太孤單吧!
參考書目: Perera, K. 2013. (Eds), Sky No Roof, Mannar Diocese of the Catholic Church, Sri Lanka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