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會見昂山素姬

期數
3637
刊登日期
2013.11.01
主曆
主曆 2013 年 11 月 03 日

(綜合天美社╱梵蒂岡電台╱亞洲新聞訊)教宗方濟各十月二十八日在梵蒂岡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會面,教宗肯定昂山素姬對緬甸的貢獻。

教宗於歷時二十分鐘的會面中,讚揚這位緬甸反對派領袖為促進民主與和平所作出的貢獻。

昂山素姬會後向記者稱,教宗強調「仇恨及恐懼情緒會貶低人的生命及價值」,「要改善人類的生活,就需要重視愛與互諒」。

教廷發言人隆巴爾迪神父(F. Lombardi)形容昂山素姬是「以非暴力方法作出民主及和平承諾的象徵」,是在亞洲推動民主進程的重要人物。

發言人稱,昂山對教宗所關心的「相遇文化」和「宗教交談」深表共鳴;教宗則讚賞她為促進國家民主所作的努力,也保證教會致力於此目標,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會上教宗表達對亞洲的關懷,以及表示他希望訪問亞洲。

身在緬甸的仰光總主教貌波(Charles Bo)認為,雙方會面是對該國的鼓勵,他指教宗強烈的人道立場,為昂山所屬的「全國民主聯盟」帶來力量與指引。貌波亦肯定昂山素姬的工作有助緩和當地佛教徒及伊斯蘭教徒的衝突,促進宗教交談。

緬甸宗教領袖亦透過宗教交談促進和平,佛教、印度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及猶太教於十月初舉行跨宗教會議,他們在聯合聲明中認同「不同宗教領導人須以彼此尊重的精神」不斷對話磋商,並須致力維護國家和平與安全。宗教領袖亦指出,現今傳媒及教育對傳播真相起著關鍵作用,能幫助人建立有意義的生活。

貌波總主教代表天主教參加該會議後指出,宗教團體應向有心導致國家不和的人展示出「未來乃建基於公義、和平及兄友弟恭般的合作」。

緬甸逾五千萬人口中大部份是佛教徒,天主教徒只佔約百分之一。梵蒂岡與緬甸亦沒有外交關係。根據二O一三年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報告,該國持續出現針對少數宗教團體基督徒及伊斯蘭教徒的宗派暴力。

與此同時,該國的民主進程近年卻取得進展,二O一O年大選後,軍人政府允許一系列改革並釋放昂山素姬及其他二百多名政治犯。

六十七歲的昂山素姬是國會議員,她父親昂山將軍曾領導緬甸的獨立運動。本居於英國的她一九八八年軍人建立政權時期返回家鄉創立政黨。她一九八九至二O一O年遭軍人政權軟禁,期間九一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惟未能親身領取。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