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在行】道 歉
最近看到一個電視廣告,影片中一個小男孩以內疚的眼神望著老師說:「 俾個機會啦!」另一邊廂,老闆凶神惡煞的瞪著下屬罵:「又做錯?」上班族誠惶誠恐地說 :「下次唔會喇,俾個機會啦!」這是一個宣傳給更新人士一個機會的政府廣告。或許你我都未曾觸犯過法律,但沒有犯法不等於不曾做錯事,就像今天福音裡的主人翁匝凱,眾人都形容他為罪人。
匝凱是一名稅吏。在法律上當稅吏沒有犯法,然而他的所作所為給很多人帶來傷害,在當時的社會中是一名「犯眾憎」的人。 其實稅吏也只是打份工吧?稅吏的工作讓他很富有:但「犯眾憎」感覺並不好受。當他知道大名鼎鼎的耶穌要來了,他不敢用自己的金錢、權力要求見耶穌,反而鬼鬼祟祟的躲在樹上探頭張望,怕被途人發現。當耶穌說要住在他的家,他不理途人的眼光,立即站起來回應耶穌。雖然不知道他開始當稅吏時是否自願,但是心裡後悔、愧咎的感覺肯定不少。他同樣希望別人能「俾個機會」。你也有做過愧咎的事,希望別人「俾個機會」嗎?
一句「俾個機會」並不「大晒」。有些人以為做錯事說句「對不起」,對方便要即時寬恕,否則便是對方不對。要獲得改過的機會,首先得為自己做錯的承認責任,並為自己造成的傷害認錯懺悔,然後誠懇道歉。還要承諾不會再犯,並為對他人的傷害作出補償。最後便是等待別人的饒恕,祈求與別人及與自己的修和。就像今天福音中的匝凱,雖然一句「對不起」沒有宣之於口,但他回應耶穌「主,你看,我把我財物的一半施捨給窮人;我如果欺騙過誰,我就以四倍賠償。」(路十九8)他不敢奢求別人的寬恕,只是以行動補償被他傷害的人,卑微地懇求一個改過自身的機會。
求別人「俾個機會」,未必一定獲寬恕,也可能受到應得的懲罰。「你逐步地懲罰墮落的人,藉以警告他們,離棄惡事,而相信你——上主。」(智十二2)但天主所做的一切只為叫人悔改。父母也會罵子女:「生舊叉燒好過生你」,然而今日讀經一的智慧篇告訴我們,天父愛惜自己所創造的一切。無論我們犯了多大的錯,犯錯多少次,就算家人、朋友都不肯再「俾個機會」,天上的爸爸仍在等我們回頭的。 「上主,你假裝看不見人的罪,是為叫罪人悔改。的確,你愛惜一切所有,不惱恨你所造的;如果你憎恨甚麼,你必不會造它。」(智十一24-25)若你也有希望別人「俾個機會」的事,試試借助祈禱的力量,誠懇地向被我們得罪的人好好道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