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我們在民主路上的足跡
有關政制改革之討論,日益熾熱,而香港天主教會也參與其中。香港的民主運動大概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而其目標,乃爭取普選行政長官及立法會全體議員。政制民主與否,與教會有何關係?教會為何支持民主?香港教會對此又有何貢獻?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梵二)的《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論及政治,謂「人類對人性尊嚴的意識既日趨銳敏,世界各地便發起建立政治法制的運動,目的在於維護國民在政治生活上的權利……因為保障個人權利,是私人或團體積極參與政治生活及其管理的必要條件。」又謂「政府及其權利是以人性為基礎的,所以也是屬於天主欽定的秩序,雖然政體及行政人員的遴選,可由國民自由抉擇。」
保衛人權及人性尊嚴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百年》通諭中道:「民主政制,由於能夠保證人民得以參與政治抉擇過程,及保證被統治的民眾有機會選出向他們負責的統治者,並得在適當時以和平手段更換他們,故此獲得教會相當高的評價。同樣地,教會亦無法苟同於那些細小圈子的統治集團,他們篡奪國家的權力,以謀取個人私利……教會如果對政治秩序有甚麼貢獻的話,乃在於她對人尊嚴的看法,這尊嚴在耶穌基督的奧跡中揭示得最為全面。」教會支持民主,乃要保衛人權及人性尊嚴。
積極參與民主運動
自梵二起,各地不少天主教會均投入民主運動,特別是拉丁美洲及東歐。至於亞洲,菲律賓的辛海棉樞機帶領信徒參與「人民力量革命」,推翻獨裁政權。南韓的金壽煥樞機聲援民主運動,更在明洞教堂收留被迫害者。金樞機離世時,《朝鮮日報》謂:「在韓國現代歷史的每個關口,金壽煥都手持人權和民主的火把,照亮整個國家。」
八十年代的參與
香港教會又如何呢?教會一直都不認同小圈子的統治集團,因為「他們篡奪國家的權力,以謀取個人私利,或者為實現某種意識形態。」自八十年代,中、英開始談判香港前途問題,港人憂慮一旦主權移交予中共後,香港將喪失自由。教會同時關心人權與自由的問題。一九八四年,胡振中主教發表《有關香港前途聲明》,強調宗教信仰自由乃天賦之基本人權,並期望《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明文保障人權自由。聲明透過新華社香港分社,轉交中國政府。與此同時,胡主教更去信英國外相及西敏寺總主教,敦請二人確保英方保障港人自由。教會人士也開始熱心參與社會事務,推動香港民主發展。
《邁向光輝的十年》
一九八九年,胡樞機發表《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指導堂區成立信仰小團體,鞏固教會基層力量,同時培養教會領袖。牧函也謂教會社會服務當注意「僕人」及「先知」的職務。「先知」方面,乃要「認真關注人權、正義、勞工、富裕社會中的貧窮人等問題。」同年六四屠殺後,胡樞機通函全球主教,謂「北京及中國其他城市的學生,為支持民主改革,為爭取人權及自由,舉行和平集會。而此和平運動不幸遭到軍事鎮壓,繼之恐怖統治……本人切願閣下,要求貴國政府,以及其他國際組織,促請中國政府,停止一切迫害。」並「對英國政府運用影響力,以保證香港人有權享有英國的各種保護。」
九十年代教區的關社角色
一九九一年立法局選舉前夕,教區聯同多個教會團體舉行一系列選舉論壇。胡樞機更特意發表《權利與義務》牧函,呼籲信徒登記做選民,「善用這一權利,善盡這一義務。」一九九九年,樞機針對居港權問題發表《天主是愛》牧函,抨擊港府尋求人大「釋法」,是破壞法治。
零三 七一後教會在動盪社會中和港人同行
二OO三年,陳日君主教批評政府強行要為《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打擊港人自由。此前,主教已在居港權問題、「持行街紙兒童」入學權利,及教廷冊封中華殉道者為聖人等事上大聲疾呼,保衛人權與宗教自由。在反對二十三條立法的運動中,主教成了精神領袖。他批評「惡法威脅香港人的自由,即將通過的國安法會像一把刀掛在我們頭上,一些基本人權將被剝奪」。當政府宣布擱置立法,主教鼓勵港人:「我們團結起來,爭取民主,成功時不驕傲,遇挫折時不氣餒。」
二OO五年,政府發表不民主之政改方案,且拒絕說明何時達致普選。陳主教於是號召信徒上街,反對方案。主教謂爭取民主,「莫非是為保持香港恆久的穩定、繁榮、用一個民主的制度來維護弱小社群的權利,不讓貧富懸殊無限止地惡化」。最終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聯手否決方案。主教在O六年獲擢升為樞機後,繼續參加七一遊行前的祈禱會,鼓勵信眾身體力行爭民主。
《具誠意的交談,有承擔的行動》
湯漢主教接掌教區後,教會爭取民主之立場仍然清晰。今年有學者發動「佔領中環」行動,計劃以公民抗命爭取普選,激起爭論。教區七月二十四日發表《具誠意的交談,有承擔的行動》緊急呼籲,申明教區支持二O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及最遲二O二O年普選立法會全體議員。文章指出:「天主教香港教區認為,令香港市民不合理地喪失機會,不能實質地參與選舉政府首長及市民的參政代表,肯定地造成對基本公民權利嚴重而持續的不公義和侵犯,而矯正這種情況,是刻不容緩的。」
教區的基層關社工作
除了在教區層面,教會的基層組織也盡了不少努力。堂區關社小組、正義和平委員會、勞工事務委員會及天主教大專聯會等,均獲教區支持,關心弱勢社群,爭取民主政制。爭取民主,保衛人權,是教會應有之義。不論是神職人員、修道者,或平信徒,均應參與其中。正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謂:「我不是民主的使者,我只是福音的使者。但教會的福音涉及人權的各方面;如果民主能保障人權,那麼民主也應是教會的信息。」
誠如教區於的緊急呼籲*提出,希望可「透過誠意交談和有承擔的行動,使香港能建立真正民主、公平和問責的政制」。因此,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和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合作,將於十二月一日舉行「天主教普選商討日」,望各位信友能一同參與,一起商討香港的前路,活出民主精神。
•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供稿
-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和天主教大專聯會十二月一日下午二時至六時假樂富聖博德堂舉行「普選商討日」,討論內容包括民主與教會和信仰的關係;普選行政長官的原則;暴力與非暴力的討論;決定普選方案的方法。講者有陳滿鴻神父、林榮鈞博士、許寶強博士和朱耀明牧師。
- 商討日只供報了名的天主教教友參加 ,查詢及報名2560 3865正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