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感恩經的兩件事
(一)歡呼之聲,響徹雲霄。
教友身亡,家人哀傷,來聖堂參與追思彌撒。非教友的家人在悲痛哭泣中,突然聽到高唱「歡呼之聲,響徹雲霄」,被震盪了一下,不是味道,莫名其妙。彌撒繼續。這是在天主教會中經常發生的事。然而中國有優秀之文化傳統,素被稱為「禮儀之邦」,極之尊重對方之感受:而教會牧靈,一向強調運用「同理心」,要與哀傷者一同哀傷:所以,這「歡呼之聲」詞句,真是值得商榷。
查「歡呼之聲」的原文是希伯來文的「賀三納」)詠一一八25,谷十一9—10:,瑪二十一9—15,若十二13),意思是「(我們)求你拯救(或救助)」。這是在「帳棚節」又名「收藏(或收成)節」的第七天慶期裡,人們手拿樹枝綑束,詠唱聖詠一一八首:亞肋路亞、賀三納,司祭圍繞祭台轉行七次,百姓搖動樹枝,表達期待默西亞的來臨。當耶穌榮進耶路撒冷時,群眾做了同一個禮儀行動,表示耶穌就是那位受聖神傅油的救世主,歡迎祂。
今年十月,亞洲禮儀論壇在香港舉行,主題是「禮儀牧靈在亞洲」:即是怎樣把禮儀適應於當地文化。其中,日本代表團報告,彌撒中的跪和搥胸,都是在日本文化中不能接受的,當地教會一向改為深鞠躬以作適應。適應當地文化就是本屆亞洲禮儀論壇之主題重點。我們也要留意。
在追思禮中高唱「歡呼之聲」,無論怎樣解釋,對於喪家來說,都顯得格格不入,難於適應。筆者建議如同外語彌撒一樣,保留「賀三納」的原本詞句,或改用「救主之聲」、「呼求救主之聲」、「稱頌救主之聲」、「祝頌之聲」、或「頂禮膜拜祝頌聲」等,以作取代。
(二)聖母的淨配聖若瑟
數月前,教宗方濟各在感恩經中,在「天主之母童貞榮福瑪利亞」之後,加上「聖母的淨配聖若瑟」。筆者曾聽見有共祭神父把這詞句簡化為「大聖若瑟」。其實,在現今基督信仰的大圈子裏,有些教會質疑聖母是否終身童貞,耶穌有沒有其他的親弟妹:在此時刻,天主教會引進了「聖母的淨配」一詞,是進一步強化和肯定我們對他們二聖都是「終身童貞」的信仰,因為「祈禱之律就是信仰之律」,「LEX ORANDI, LEX CREDENDI」:實在不宜改讀為「大聖若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