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友戲有益】霸王別姬

期數
3645
刊登日期
2013.12.27
作者
陳鈞潤
主曆
主曆 2013 年 12 月 29 日

十二月中,出席了一個新書發布會,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出版的《葉紹德粵劇劇本精選(漢英雙語)》,由粵劇發展基金撥款資助,學院的吳鳳平博士和我聯合編輯,把已故香港粵劇編劇名宿葉紹德先生——大家稱呼德叔——五部遺作原文,加上吳博士的考證賞析資料,和四名翻譯的英譯劇本,黎翠珍教授譯了《霸王別姬》,林海燕女士譯《十五貫》,李沛妍小姐——紅伶名宿李奇峯千金——譯《辭郎洲》,我譯餘下兩劇《朱弁回朝》和《李後主》。並加上英文注釋介紹歷史背景,典故和成語。希望有助粵劇推廣到國際舞台。

吳博士、黎教授和我都在會上先後介紹這本書,在座除了佔少數的教育學院同事和記者之外,大多是家長。因為發布會的壓軸節目,比我們幾個成人講話有趣得多的,是聲輝兒童粵劇團演出《霸王別姬》折子戲。鑼鼓聲中,臉上化妝穿上古裝戲服戴上頭飾釵環的兩名紅衣宮女,加起來只怕未足二十歲,首先出台,引領披斗篷,腰部懸佩劍的虞姬,唱起慢板,粵劇的臉部化妝果然精妙,完全掩蓋真實年齡。兩名宮女是小學生,個子小而一臉稚氣;虞姬卻是中學生,配上化妝和戲服,儼然是成年少女模樣。她的唱腔成熟沉厚,功力不淺。現場棚面(樂師)鑼鼓簫弦也蓋不過她歌聲,當然頭飾有助收藏無線米高峰。她曲詞唱著掛念楚霸王項羽在九里山前與劉邦的漢軍作戰,未知勝負如何;而她的表情眼神(關目)也做出憂心忡忡的神態,真不簡單!然後,外場兩句霸腔的「殺敗了,殺敗了」傳來,馬上一名也是小學生的小兵馬僮上場連打前手翻,引出開面化妝成大花臉譜、頂盔披甲(大靠)的楚霸王,提著黑毛馬鞭代表騎烏騅馬。馬僮接過馬鞭代表霸王下馬,向內通報大王回營,虞姬率領宮女出來迎接,在基本擺設的紅木桌椅坐下來。楚霸王年紀輕輕,穿上高底靴仍比虞姬畧矮,但霸腔唱來很有氣勢!對唱一輪,交代戰情,戲肉主題曲《雙星恨》,是虞姬表演:一邊劍舞為大王解憂,一邊唱出勉勵他不要因一時戰敗而失去鬥志。虞姬使出渾身解數,拔出腰間似乎是一把劍,舞劍中化成原來疊合的平板雙劍,雙腕靈活快舞雙劍如車輪,再做出拗腰拱橋等高難度動作,觀眾看得眉飛色舞,掌聲雷動!戲就在舞劍之後,霸王要再次出戰,虞姬為使他無後顧之憂,拔他佩劍刎頸自盡結束!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