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左「阜」右「邑」

刊登日期
2014.01.03
作者
秦思

念小學前,爸爸已教會我查中文字典。在學習使用部首時,最引起我興趣的是那個我們戲稱它作「斧頭邊」的「阝」,因我的姓名中,有兩個字都含有這個偏旁。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

我問爸爸,為甚麼在部首索引找不著「阝」。爸爸說它是部首的簡寫。

我再問爸爸,左邊的斧頭和右邊的斧頭是不是同一個部首。

爸爸說︰「它們原本是兩個字,因此是不同的部首。只要記著『左阜右邑』這口訣,便可以查出這兩個部首的字了。比如我們姓『阮』,這字的部首便是『阜』;那人姓『鄭』,部首便是『邑』。」

我問︰「為甚麼不相同的部首,卻寫成同一字形呢?」

爸爸沒有給我答案,因我那時只有五歲,不會明白。後來長大了,念文字學時才明白箇中究竟。

「阜」,甲骨文寫作 ,篆書寫作 ,字形像層層疊疊的石崖,可解作拾級而上的石階。成為字的左邊部首後,為了書寫方便,簡化成「阝」。

「邑」,甲骨文寫作 ,篆書寫作 。字上面的 是四周有圍牆的聚居地,下面的字形是個屈身的人。因此這字的本義是有一定人口聚居的地方。成為字的右邊部首後,為了書寫方便,也簡化成「阝」。

跟「阝」的字形近似,但 字下面的人形,則須把他的腿拉直才跟「阝」接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