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禽流感來了

期數
3646
刊登日期
2014.01.03
作者
黃宗顯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1 月 05 日

在剛過去的節日裡,不少人都會參加大大小小的慶祝會或飯聚,從前中國人喜歡在節日時吃雞,但近來大家似乎對雞隻保持距離,不再堅持吃雞了,這全因為禽流感在香港出現了。

近來大家常聽到的,是H7N9禽流感病毒,這病毒型號中的H,是血凝素(Hemagglutinin);另外的N,是指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甲型流感病毒是根據這些核蛋白的抗原性作分類,H有十六個亞型,而N有九個亞型。所有的亞型病毒,都可感染鳥類、家禽和人類,有些亞型的致病性低,有些則屬高致病性的。

H7N9原屬於低致病性的流感病毒,禽鳥感染病毒後,沒有出現嚴重的症狀或大規模的患病或死亡,這令尋找病毒源頭變得困難。當此病毒經過基因交換而感染人類後,可能轉變成致病性高的病毒。

禽流感病毒的病徵,跟普通感冒的類似,包括咳嗽,咽喉痛、流鼻水、多痰和發燒;較嚴重的,可出現頭痛和肌肉痠痛,更可迅速發展至肺炎,以及其他器官如心臟、腎臟等衰竭,甚至死亡。這病毒可透過密切接觸傳播,高危人士包括從事禽類工作的人,另外也可透過空氣中的飛沫傳播。

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禽流感在一八七八年於意大利出現,隨後在不同國家也有發生由不同病毒亞型引致的禽流感疫症。二O一三年三月,上海市發現有H7N9流感病毒人類感染個案,隨後在國內不同省市,也先後出現有關個案,累積的通報病例超過一百宗,當中也有不少死亡人數。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於二O一三年十二月初,宣布首宗H7N9確診個案後不久,再有另一病例出現,一患者曾到過深圳並接觸活雞,另一患者是長期居住在深圳,雖然這兩個案是境外傳入的,但大家已對禽流感提高警覺。

要對抗禽流感的威脅,有關當局需要在傳播源頭和途徑著手處理,例如暫停來自受影響地區的活家禽或家禽肉類入口。另外,一般市民也應盡自己的責任,避免接觸或餵飼禽鳥,進食家禽肉類或蛋前應徹底煮熟,要時刻保持個人衛生,在適當時候應清潔雙手,保持環境衞生和空氣流通,實踐健康生活,如出現感冒徵狀,特別是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和全身不適,便應戴上口罩,盡快向醫生求助。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