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邊緣青少年看他們的成長需要

期數
3646
刊登日期
2014.01.03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1 月 05 日

邊緣青少年往往從外表上給人一種不可侵犯的感覺。金色或五彩的頭髮、前衛的衣飾、滿口粗言穢語,有時甚至目露兇光的眼神,終日無所事事,於街頭、公園、遊戲機中心等地流連。對於這些年青人,旁人會帶著一種「避之則吉」的態度或鄙視的眼光。記得初入行時,筆者的家人也會問這些邊緣青少年會「睬你咩」?可能他們的外表及外顯行為嚇怕了很多人,筆者接觸他們已有二十多年,正因他們這種不掩飾的性格,才能夠讓我這個成年人知道他們的成長需要些甚麼。

見到很多年青人常常在校內跟老師衝突,總會問他們一句「你唔似咁衝動嗰喎!」跟著他們便會喋喋不休地告訴你,他如何被老師「屈」、如何被老師不尊重⋯⋯彷彿在青春期、在成長中的他們,那份信任、公平、平等及尊重比生命更重要。曾與一邊緣青少年回想以前在街頭接觸的片段,說起為何一個陌生人走過來,還是一位社工,他也願意跟我聊天呢?原來他的答案就是可以申訴被「屈」那麼簡單。

從青少年的角度來看,他們總被人訓話,被人覺得是不懂事,在愛之深責之切,又或在恨鐵不成鋼的心態下,關心他們的長輩家長們總會事事關心,但原來過多的關心,對青少年來說就是不信任他們。處於暴風期的青少年來說,這份不信任可以被他們放大十萬倍,最可悲的是原來這份不被信任並不會因時間而消逝。記得有位邊緣青少年談起他的店鋪盜竊行為,問題竟源於他年少時因學校裡發生的一次事件,他被人懷疑,而他媽媽及老師在某程度上也不信任他,自此,那份不被信任的感覺便驅使他迷失下去。在輔導的過程中,他常常說:「既然他們不信我,我也沒辨法,我也改變不了自己。」從此可見,讓青少年學習信任,是須由雙方互相建立。

其實,在年青人成長的歷程中,學習改變的不應只是年青人,家長也是須學習的。每個孩子都是善良的,重要的是我們作為成年人有否信任孩子、讓他們有足夠的養份成長。孩子總會有跌倒的時候,要信他們跌倒後會學識重新上路。不錯,在他們年少時,我們總可以縛緊他們的手腳抱住他們去走路,但當他們逐漸長大時,那種不被信任、尊重的感覺卻可以成為他們日後放棄自己的原因。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