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教宗方濟各一起的九個月

期數
3647
刊登日期
2014.01.10
作者
奧康內爾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1 月 12 日

二O一三年是教會歷史上特殊的一年!本篤十六世於二月十一日發動一場天鵝絨「革命」,成為天主教會六百年來首位辭職的教宗。首位來自美洲的教宗方濟各,自他三月十三日傍晚獲選那一刻開始,就以言以行延續這個「革命」。

身為天主教《宇宙報》(The Universe)羅馬通訊員,我有幸目睹這一切。

熱中祈禱 放棄地位枷鎖

首先,也最重要的,方濟各是一個極為神聖、虔誠和屬於天主的人──他每天祈禱至少三個小時。他有智慧、勇敢、善解人意,樂於當聆聽者。他擅長管理及作決策,視「權力」為「服務」。他也是牧者和傳教士,強烈意識到在亞洲大部份地區的大多數人仍未認識耶穌。

正如那些非常熟悉他的人指出,在獲選為教宗時,方濟各經歷了一種深刻的內在轉化,這明顯是聖神的工作,使他能夠散發出一種特殊的喜樂和巨大的內在平安,這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

過去九個月,我們全都看到一些確實令人驚訝的情況出現,他不僅打動基督徒的心,也令其他宗教的信徒和教外人受到感染。我們見到教宗親吻一名身上生滿瘡的男子;親自接觸非常年老、脆弱及衰弱的人;打電話或寫信予向他表達自己的憂慮的人;授權負責教宗賑濟工作的人員,把救濟金或其他形式的援助給予最有需要的人;大力支持在世界各地對抗人口販運及饑餓的工作。這一切都是教宗方濟各以自己方式「撫摸耶穌的傷口」。

堅持簡樸生活
邀各地主教共治教會

除了拒絕穿上紅鞋及乘坐教宗的豪華轎車,當方濟各決定住在梵蒂岡的聖瑪爾大之家賓館而非教宗官邸時,這決定震撼了梵蒂岡,但受到世人欣賞。不過,這只是個開始。

追溯回一九九五年,若望保祿二世在一份關於合一的通諭中曾呼籲其他基督徒領袖對如何以新的方式行使教宗職務「伯多祿職務」發表意見。當時他收到很少的回應。不過,方濟各正提供了答案,他以全新的方式履行教宗職務,堅持確認自己為「羅馬的主教」,並讓樞機及主教參與普世教會的管治,包括在去年四月成立的一個由來自所有五大洲的八名樞機組成的委員會,以及他也正在改革的世界主教會議。

這些事在梵蒂岡產生了新氛圍:昔日的辦事方式將被取代,儘管改變步伐是緩慢的。方濟各已透過他每天早上的講道開始改革過程,致力提倡在整個梵蒂岡的文職系統(羅馬教廷)在思想和態度上改變。他的改革首要是在靈性及文化方面。梵蒂岡許多人──儘管並非全部的人──都歡迎這種做法,即使他們有些顧慮地等候伴隨著架構改革而肯定會出現的改變,以至最終的人事變動。

主要計劃一旦獲得方濟各同意和批准,這個架構改革大概會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展開。它肯定需要經過一個合理化及削減開支的過程,而權力下放的原則將是改革的核心:這意味著任何可以在地方教會層面決定的事宜將會由他們自行處理;羅馬將會處理不能在地方層面解決的問題。這是來自世界另一端的教宗心目中的權力下放過程。

留意主教委任事宜
當摒棄「王子的心態」

其中一個須要羅馬做決定的重大問題是主教的委任。根據在阿根廷的個人經驗,方濟各相當清楚,這是一個有時會引起地方教會與羅馬出現緊張關係及衝突的情況。去年六月,方濟各向派駐全球的宗座大使致辭時清楚勾勒出日後尋求主教人選的質素。他希望這些人是「接近群眾的」、過著簡樸節儉的生活、沒有「王子的心態」,並能夠與今天的男男女女傳播天主的愛和仁慈。他目前正在採取第一步驟確保他定的方向得到跟隨。

在過去九個月裡,其中一件最突出的事,是方濟各起了很大的帶頭作用,以言以行作模範。有跡象顯示,世界不同地方的主教及神父正開始跟隨他這樣做,在這個過程,他們正感受到與其羊群有更深厚的個人關係。

教宗方濟各去年十一月發表了宗座勸諭,它很愛閱讀。他一如聖方濟各當年所做的,致力「修補」和「重建」這個教會,把他有意在未來幾年推行的項目的一些重大內容列出,好讓教會更能向廿一世紀的人宣講耶穌的信息。

 

  • 本文作者奧康內爾(Gerard O’Connell)為《The Universe》駐羅馬通訊員╱天亞社編譯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