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說與聽

期數
3647
刊登日期
2014.01.10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1 月 12 日

活在這人間,不免自家要說話,也得聽人說話。但這常是苦差。若明知在對牛彈琴,就不妨省省心,如廣府俗語說的「留點氣暖暖肚」。為有信仰的人說,即使在世上找不到一個可對談的人,還有冥冥中照看著自己的那一位,頭頂有天,有話便不愁沒處說,誰聽誰不聽又何必介懷?柏拉圖說「智者說話是因為有話要說,蠢人說話是因為想說」,我猜,智者雖也說話,但總是可說可不說,要說也點到即止,因人而異,因境地而異,讓自家沉默和木訥不是無能,而是活得心平氣和,是以才有「靜默是來世的奧秘,語言是現世的風琴」的箴言。蠢人非說不可,是因為有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許多人愛自詡直腸直肚,但狗肚子裝不下二兩油,未必是美德。若說話其實不是與人交換意見,喋喋不休,往往只在發泄內在的某種連自家也說不清的不快或其實相當可憐的優越感,人家是否樂意聽,全不在乎,誰樂意當這聽眾?假如閣下遇上碰面總重複同類話語,別人說了甚麼全聽不進去的人。據說能知人所不知的心理分析家有所成就,背後定有個極與眾不同的病人。若閣下對心理問題有所涉獵,恭喜你,你是中了彩,碰上了個令你大開眼界的對象,大可忍住煩悶去給人疲勞轟炸。但如榮格說的,若這人是你的伴侶、至親或好友,那就不是福氣了。

沒有人一生沒機會積存不快和挫折,但會否成為心理毛病就要看修為。蘇東坡有一肚皮不合時宜,卻可化為發人深省的詩文,若有幸親聆雅教,聽者一定如沐春風。人的話語展示的是最內在的情懷,是龍是蟲,裝也裝不來。為心智不全的人,滿肚子藏著的,極可能只是些積存在意識閥門之下的陳年垃圾在發酵,它可以令人滿腹牢騷,好像這世界或誰欠了他許多,也可以改變形態,對某些話題特別感興致,把一己的故事附會於某種戲文,有機會必盡情傾訴;碰上能寄托心情的人和事,必如旱逢甘露,津津樂道。拉康把這類變態性的樂趣稱為jouissance,中文譯作「絕爽」,說的是人的心靈創傷造成的情結,有可能讓無法抵達的彼岸,無法實現的欲望轉化成一些似實還虛的意象,或魅惑,或猙獰,給當事者撩撥出某種快感或痛感,就像毒品一樣,令上癮者不可或缺。有道可憐之人必有不足稱道之處,形成這普遍性創傷的背後是不足稱道的世道。碰上這等人物,在同情之餘,我們能做點甚麼?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