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囟」——這個字怎麼讀?
期數
3648
刊登日期
2014.01.17
作者
秦 思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1 月 19 日
「恩」和「思」的字形近似,因而常用錯。它們都屬「心」部,前者部身作「因」,後者作「田」。
「恩」是形聲字,《說文解字》解作︰「恩,惠也,从心,因聲。」
「思」不是形聲字。你或會說,从思、从心,怎能意會出思想的意思呢?
原來「思」字上面那個「田」,本來寫作「囟」,只是從篆書演變成楷書時,把筆劃弄錯了。
「囟」——該怎麼解和怎麼讀?
「囟」讀作「信」,粵音也可讀成「筍」。嬰兒頭頂骨未合縫的地方喚作「囟」,也叫「囟腦門兒」或「頂門兒」。廣東人叫作「腦囟」,念成「腦筍」。這個字也可寫成「顖」。而「腦」這個字的右下字形,不也正好是「囟」嗎?
初生嬰兒頭頂前部,由於顱骨尚未成熟合縫,可看到腦部血管一起一伏地鼓動,這個位置便是「腦囟」了。「囟」,《說文解字》解作︰「頭會(腦)蓋也。」
這個字,甲骨文寫作,篆書寫作
。其實這個字的最初字形,應是以一個圓圈來象徵人的頭頂,頭頂前方的小交叉,正是指出人腦囟所在的標記,因此是個指事字。「思」,从心从囟,因而會合出心腦並用以作思考的字意。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