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誠恭領主的聖體寶血(上)

期數
3648
刊登日期
2014.01.17
作者
小方濟各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1 月 19 日

1.   相稱地「虔誠恭領主的聖體寶血」是大家所認同的,也是格前十一章所教導的:「我們每次吃這餅,喝這杯,就是宣告主的死亡,直到他的再來」,且是大家都在努力實踐的。不過,領受的方式是多元的,東西方教會在歷史中,都有不同做法。這些方式和做法不能以優劣來比較,因為都是因時制宜,按照處境,為達到目的:相稱地「虔誠恭領主的聖體寶血」。

2.   教會當初,基本上「虔誠恭領主的聖體寶血」的方法,是在神職人員領受聖體寶血後,教友便走上祭台前,站立,恭敬地以雙手從司鐸手中接過聖體,放入口中虔誠領受,然後到執事所拿的聖爵,口喝聖血;後來也有用吸管領受,或將聖體蘸聖血給教友領受;這些做法,各地大同小異;當時所用的麥餅是有酵餅。

第三世紀時,在舉行主的祭宴(彌撒)後,教友會把聖體帶回家,或送給未能參加聚會的教友(病人、囚友、臨終者)。亦有隱修士在主日領聖體寶血後,把聖體帶回隱修山洞,每天恭領。這做法,一直到了第四世紀教會昇平後,聖堂林立,聖體便保留在聖堂,不再帶回家中;隱修士也群居生活,設立聖堂,且漸漸有每日彌撒。

第四世紀耶路撒冷的聖濟利祿,也教導新教友要把手做成十字寶座,恭領聖體。當然,教父們也時時提醒和告誡教友不要輕率或不小心掉了聖體碎屑。

「你要注意:絕不可把祝聖過的餅和酒,當做平常的餅酒,因為按主基督的肯定,這是他的體和血。無論你的官感怎樣,你的信德要堅定不移。⋯⋯

當你前來時,不要攤開你的手掌或手指,但把你的左掌放在右掌上,做成寶座迎接君王,把手掌彎起如同杯狀,去接受基督聖體,並答應:『阿們』。用你的眼睛注視聖體,使你的眼睛得到聖化,然後領受聖體。但務須小心,一點碎屑也不能掉,因為掉了一點碎片,也就是掉了你的部份肢體。 ⋯⋯

領受基督聖體之後,(你)再前去領受他寶血之杯。不要伸手,但要鞠躬和回應「阿們」,以表示你的欽崇敬拜。你領受基督寶血而得到聖化。 ⋯⋯然後等待祈禱,並感謝天主,因他使你得享這奧跡。」(聖濟利祿·耶路撒冷,+三八七年,《釋奧要理講授》 4; 5.21)

不過,教父們關心的不只是外表上虔誠恭領聖體寶血,更要在實際生活中,愛護和珍惜基督的肢體,猶如金口聖若望(+407年)所說:「你們尊敬基督的聖體聖血嗎?當他赤身露體時,你怎可掩面不顧!不要只在聖殿裡以綾羅綢緞來尊敬他,而在聖殿之外任由他裸著身體,飽受飢寒。事實上,曾說『這就是我的身體』的那位,也同樣說過:『當你們見我飢餓時,給我食物⋯⋯你們為最小的一個做,就是為我而做。』祭台上的基督聖體,並不要求外衣,而要求純潔的良心;在聖殿外的他,所需要的是切實的照顧。我們要學習以基督所要求的方式來尊敬基督。祭台上擺滿了黃金聖爵,而他卻飢餓至死。那又有甚麼意思呢?還是先讓那捱受飢餓的他獲得溫飽,然後再用剩餘的來布置祭台吧!難道願意獻上黃金的聖爵,而不願獻出一杯清水?這為他有甚麼益處?你能為祭台鋪上金紗錦墊,而不給赤身露體的他一件必須的衣服,這為你有益處麼?當你布置他的居所時,請勿忽視你在困苦中的兄弟,因為他比前者更為尊貴,他才是主真正的宮殿。」(瑪竇福音講道集65,2-4)

 

(待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