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甚麼收甚麼
期數
3648
刊登日期
2014.01.17
作者
卓怡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1 月 19 日
在購物商場遇到一位朋友,她劈頭第一句便說:「你做得很對,你一直把兒女的品行置於學業之上,我後悔自己沒有這樣做。」
朋友是主婦,育有四名子女,兩夫婦跟大部份在澳洲悉尼的亞裔父母一樣,極注重子女的學業,自小便補習催谷,結果長子和長女均在高考取得佳績,入讀有「前途」的大學課程。現時兩人二十出頭,開始談戀愛,但兩人均表示,只會同居,不會結婚。雖然這種現象在澳洲非常普遍,但我這位思想傳統的朋友無法接受,她意識到即使子女學業多優異,但如果價值觀不正確,行差踏錯的話,以前的一切努力都是徒然。
朋友讓子女小時領洗成為天主教徒,但入讀天主教學校沒幾年,便轉往她認為競爭力較強的公校,每天接送四個孩子已夠忙,加上丈夫不是教徒,因此一家人也沒有上教堂的習慣。
朋友以為讓子女洗禮便萬事大吉。我曾跟她說,植物播種後你也得灌溉施肥,它才能茁壯成長;信仰也是須要培育的,即使你不送他們入讀天主教學校,至少每個主日都應帶子女到聖堂參與彌撒。朋友說沒時間,接著列舉了一大堆星期日要做的事。這讓我想起醫生敦促我做運動,而我答「沒時間」;醫生回答,一定有的,只視乎你有否將做運動列為首要。一點也不錯,我們三母女每個主日參與彌撒,那是每個週日第一件必做的事,已經成了習慣,其他事情都要讓路。
我不敢說我的孩子將來一定不會令我失望,我只知道我為她們做了我該做的──播種、施肥、澆水,將來收成如何,倒不是我所能控制的。
我對那位朋友說,你既已勸說過,如果子女不聽從,你也只能為他們祈禱,交給天主吧。但年紀還小的兩個女兒,你現在就開始帶她們返聖堂,讓她們多接觸天主聖言。但我那位朋友的答覆,仍然是同一句說話:「我沒有時間!」
我說:「你我站在這兒也聊了大半小時,又怎會一個星期也抽不出一個小時呢!」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