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藝術的時光】三點一四

期數
3648
刊登日期
2014.01.17
作者
劉婉婷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1 月 19 日

有一次上數學堂,學圓周率計算,老師問:「既然地球是圓的,我們居於地球的小角落,所走的路為甚麼會是平的,不是圓的?」同學答說:「地球這麼大,香港只是一丁點這麼細,故此,我們所走的路是平的。」繼續課堂,學圓周及圓面積計算,老師指導說:「求圓周公式是直徑乘以圓周率。」三點一四就是圓周率。

數學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又大又圓的圓形,同學們驚嘆老師有「神筆之手」,竟能徒手畫一個圓上加圓的圓形,老師笑說:「只要多練習,不需用圓規,也可以畫得一手好圓。」中學時學鉛筆素描,美術老師也是這樣說:「不用圓規、直尺,要多練習、多嘗試,才畫得好圓、好直的物體。」

說起圓形建築物,羅馬圓形競技場(Colosseo)是世界最宏偉古跡之一,它的圓周約五百廿七米。這競技場是供觀眾觀看人與人決鬥、野獸與野獸相咬,甚至活人被野獸吞噬的血腥場面。特別是羅馬帝國逼害基督徒時,曾把無數基督徒放在這競技場中,活活被野獸撕裂吞噬,好不殘酷!競技場這種建築設計原本起源於古希臘的大劇場,但到了古羅馬,人們開始利用拱型結構,將兩個半圓形的劇場聯接起來,因此形成了「圓形劇場」。

競技場每一道拱門與柱子都有不同的精緻雕刻,壁上裝飾著英雄或神話人物的雕像,每一層設計的拱門和柱子各有特色,第一層是多利安式,第二層是艾奧尼亞式,第三層是科林斯式,美麗非常。可惜在文藝復興時期,競技場的外牆石塊及柱子被大量奪走,以建築當時的橋樑、教堂、宮殿等。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圓形競技場,雖然已是殘缺不全的破敗景象,但極具欣賞價值,每年都吸引無數遊客到此一遊。

俄羅斯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自幼學習鋼琴和大提琴,年近三十歲,受到法國畫家莫內的啟蒙,毅然放棄律師工作,跑去當畫家。康丁斯基到慕尼黑學習印象派繪畫,後來他的畫風有了很大改變,由早期的浪漫式幻想繪畫題材,轉為幾何圖形的構圖。其中運用了很多圓形,這幅《圓之舞》(Several circles,圖)是康丁斯基「圓時期」的代表作之一,這時期圓形構圖脫穎而出,成為康氏創作重要的特徵,被稱之為「圓時期」。畫中顯示多個不同大小、有聚有散的圓形,彷彿漂浮在褐黑的海洋上跳躍的圓泡泡,充滿了音樂動感。

既然地球是圓,我們的人生也應是圓的,就像以三點一四的公式計算圓周一樣,所走的路不是平坦的直路,而是經過迂迴曲折的彎路,才圓滿了人生。一場疾病或意外,可以把自己或摯愛的人生命奪去,難以預測,人生未圓,難免有缺憾。就如天沒有常藍,也沒有常灰,時晴時雨,又好似月亮也有圓缺一樣。

人生圓缺,取決於自己,如果我們擁有一顆感恩之心,用天主的心胸去包容世界不完美的缺,謙虛地從缺中學習,會在缺中發現圓,或是圓中仍有缺,「圓缺經歷」使我們在人生路上邁向美滿。

圓中是有缺,但缺去成就圓,就像我,練了多次畫圓形,由缺漸趨圓,並以三點一四計算其圓周,看看是否我想要的那個「圓」。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