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體聖事:隱秘的偉大聖愛

期數
3649
刊登日期
2014.01.24
作者
施納德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1 月 26 日

(四)教宗保祿六世特准可以用手領聖體(參見關於手送聖體的方式“Memoriale Domini” 29.5.1969),但要求在整個教會仍保留傳統的方式:「這種(傳統)送聖體的方式必定要保留,與整個教會現時的狀況尤關。」更重要的是:在同一的文憲中,聖座強烈地勸諭主教、神父和信徒殷勤地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並一再肯定傳統領聖體的方式(參見同上)。天主的僕人教宗保祿六世自一九六五年已在梵二《信德的奧跡通諭》聲明,因應初期教會的習俗,不應改變領聖體的禮節:「並且我們也不可忘記,古時教友們,在教難中,或在曠野度隱修生活時,他們習慣每天領聖體,只是因為沒有神父或執事給他們送聖體,他們才親手自己領聖體。

我們提到這件史實,完全沒有企圖要改變教會隨著的世紀以來以法規制定關於保存與領聖體的方式,而只是提醒大家:教會始終保存著同一的信德,這實在值得使我們高興。」(62-63)再早些年前,天主的僕人教宗庇護十二世以同一的意思警告不應改變當時恭敬聖體的禮節:「任何有理性的天主教徒也不能廢除教會現有的法制,把它還原到最早源於聖教法典的規定。明顯地,任何熱中禮儀事宜的信徒都不會返回到古代所用的禮節,放棄上智因應情況的改變而引入的新格式,因為這是不智和錯誤的做法。這種不當的做法就是復興誇張和沒有意義的古代主義。」(《天主的中保》通諭,63-64)

(五)教宗保祿六世選擇傳統領聖體禮節的原因在今天依然有效,甚至更為有效:

1) 教會更深入理解耶穌在聖體奧跡實體臨在的真理(參見同上)。
2) 有迫切需要對聖體在外在的形式上表現更大的恭敬。
3) 領受聖體的人對這聖事的謙遜。
4) 這是多個世紀以來的傳統。
5) 它更有效地保證在分派聖體時的莊嚴和尊嚴。
6) 它更有效地防止神聖的麪餅被褻瀆。
7) 採用傳統的方法,教會更努力小心保存聖體,不會使已祝聖麪餅的碎屑失掉。

(六)根據過去四十年手領聖體的經驗,教宗保祿六世的顧慮無可否認地出現了:

1) 對祭台上的至聖聖體聖事的恭敬逐漸減退。
2)聖體聖事被褻瀆。
3)改變了對聖體教義正確的信念。

(七)教宗保祿六世授予特准「手領聖體」所要求的條件,至今一般仍未執行,遵守這條件的情況每況愈下。保祿六世要求排除下列一切的風險:

1)恭敬態度的缺失;
2)暗示對聖體錯誤的見解;
3)其他不合適的東西。

(八)此外,教宗保祿六世指望領聖體的禮節能增加信友的信德和虔敬(參見同上)。 然而,今天手領聖體的做法,實在違反了這份期望。

(九)鑒於實際上的風險,並考慮到天主教會主教團於一九六八年宗座對這個話題所作的諮詢中大多持有負面的意見,教宗保祿六世因此在《關於手送聖體的方式》法令(“Memoriale Domini”)明示傳統送聖體給信徒的方式應維持不變(參見同上)。

(十)其實現行手領聖體的禮節並不屬於天主教會的遺產(因為是加爾文派發明的,在本質上與第一世紀教會的禮節有所不同)。手領聖體的禮節過往帶來破壞,現今仍不斷帶來的破壞,有真正令人擔心的層面:它破壞對聖體聖事正確的信念,破壞對聖體碎屑的恭敬和照顧已達致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待續)


系列之五
特倫多禮儀團體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