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並非必然
二O一四年首個星期日早上,參與彌撒後吃早餐時,忽然喉頭像塞住,吞不下食物;定下神來,才感覺喉嚨隱隱作痛,不知發生了甚麼事?身旁的太太叮囑,為防止氣管收縮引發窒息,必須立即去見西醫。
看過醫生後,他安慰說沒甚麼事,只是細菌感染,腫脹使吞噬困難,必須定時食藥,並需配合抗生素治療。回家後便照吩咐吃藥,但喉嚨依舊十分疼痛,即使連吞唾液也痛楚非常!但因十分飢餓,於是勉強以麪包充飢。這次進食,竟分了二次,每次十五分鐘才把它吃完!頓感:「幸福並非必然!」
活在今天的香港,很難不受整個社會負面氛圍所影響!不過,當我們積極爭取自身權益、對社會種種不公發聲時,可曾想過:無論個人或社會,我們擁有的,其實並非必然!倘若我們嘗試把視線由「缺乏」移到「擁有」上,或許一切也不同了!
我們都喜歡在年初立誓,希望來年活得不一樣。我也在這裡跟大家分享自己二O一四年的願望,「四多」及「四少」,詳述如下:
(一)多相信天主
少倚靠自己
倘若我們相信天主是慈愛及全能,比我們更了解及愛自己;那麼,即使面對生命無常,甚或崎嶇不平的逆境,祂豈會把我們置之不理呢?相信眼前的困窘只是暫時的,也許是上主給你的考驗,叫你更堅強及更有耐性呢!保祿宗徒說:「我們連在磨難中也歡躍,因為我們知道:磨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羅馬書五3—5)就是這個意思了!
(二)多感恩
少抱怨
面對困境或不公,我們難免會有怨憤;但當抱怨成了習慣,就成為問題了!現實是,香港文化及媒體不斷慫恿你去批評及氣憤,如何是好?我的建議是勤寫「感恩日記」,這也是培養感恩心的最佳方法。「感恩日記」寫下的事,可包括當天感恩的事、人或物。養成每天用筆書寫的習慣,正是提醒自己擁有的禮物、恩典、好處及所有美好的事物。我相信不是心懷怨恨,而是擁有感恩心懷的人,才能改變現況,對嗎?
(三)多活在當下
少為未知憂慮
「贏在起跑線」這句名言,恍如魔咒般指導著憂心忡忡的香港家長,為了孩子未來而不斷加油。平日上課已有沉重的學習功課壓力,週末也成了孩子上興趣班及補習班的良辰!其實,不少研究也指出,過多的課程未必對孩子有益,反而加添其憂鬱的傾向!父母在幼年時的陪伴、聆聽及嬉戲的記憶,反而成為孩子未來的創意、面迎困難及愉快感恩的泉源!各位父母,你的選擇是甚麼呢?好好活在當下,享受跟孩子短暫的童年罷!
(四)多跟親友真實接觸
少用虛擬社交網絡
我也得坦白承認,自己也沉迷在虛擬社交網絡上,也享受在無聊時刻,掃掃智能手機,看看朋友在臉書的動態,以打發時間。前陣子聚會後,朋友一語中的提到,面對面的真實交流分享,遠比在社交網絡上留言更窩心體貼!最近,太太亦語重心長的提醒,每次的家庭活動,我都把相片公諸同好,是否有問題?虛擬社交網絡本意是聯繫大家,增進友誼;但現在反而過火了,人人都樂於逗留在其中,省卻見面交通時間,豈不是本末倒置?在安靜中思索及反省,太太的勸告也甚有道理,也決意在年初設限,減少上網時間,多活在真實世界!
總結
正向心理學教授羅伯.艾曼斯(Robert Emmons)提及多練習「感恩誓約」,有助我們意識地去實踐感恩生活。「感恩誓約」其實不必太複雜,貼在明顯地方提醒自己,只要簡單地說:「我立誓不再將許多事情視為理所當然,我立誓每天至少停下來一次想想我有多幸福。對那些影響我人生而我卻不曾好好感謝的人,我立誓要表達感恩。」祝大家二O一四年生活愉快,每天與上主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