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聖體的形式 —— 尊嚴相等

期數
3650
刊登日期
2014.01.31
作者
陳滿鴻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2 月 02 日

領受聖體聖血是主對歷代基督徒的心願。至於領受的具體方式,則屬於「禮儀紀律」,隨著歷史發展和各種外在原因而有多元的現象。一月二十六日公教報「虔誠恭領主的聖體寶血」一文已列出今日羅馬禮核准的四大類形式。其中「跪著、張口」以及「站立、手接」成了最近觸發討論的議題。首先,無論哪一種教會核准了的方式,原則上我們都有責予以尊重,但若有人喜歡比較在虔敬上的優劣,這些都屬於言論自由,無損害不同形式的合法性、尊嚴以及教友的自由選擇。既談到兩種形式在虔敬方面的比較,「虔誠恭領主的聖體寶血」一文已就禮儀歷史及教會訓導上作了交代,我沒有補充,只想把根據儀節上的不同,抒發一點意見。

第一:兩種形式都包括行上前及回座,這兩次步行是屬於日常生活的行動,不是特殊的儀節行為。

第二:從儀節成分看,跪下口領的特殊部分包括:到聖體欄前,下跪,等神父到面前,抬頭,張口,伸出舌頭,閉目連串行為,使教友多了一個機會表示對聖體的尊敬。

第三:這連串儀節行為,實際上從送聖體者(神父)位置觀察,也是千奇百狀的。比方,有人不張口,只伸出少許舌頭;有人張開大口,不伸舌頭;有人閉上眼睛或半閉;有人不抬頭只伸舌頭等等,這些差異在教友席是觀察不到的。林林種種的張口伸舌,表示這「非日常生活」的姿態有某種難度。

第四:跪領聖體雖然多了一個機會表達對聖體的尊崇,但教會並不視其他形式有甚麼欠缺或不足,因為領聖體的準備期是整台感恩祭,推遠一點是基督徒的整個愛德生活。其實教會的禮儀已為虔敬領聖體作出了安排。比方:禮儀開始時先懺悔,聆聽聖言,心神參與主禮誦念的感恩經,而領聖體前的準備則先以天主經及平安禮肯定基督徒的團結合一,並以「主,我當不起你到我心裡來,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靈魂就會痊愈」表示謙遜。而領聖體回座後亦作個人感恩祈禱。換句話說,梵二後的新版禮書已充分照顧到領聖體的適當準備,教友最優先的責任是跟隨禮儀正式的要求去做。這基本要求為每一種領聖體的形式都一樣,我們是否仍有需要標榜不同形式之間的優劣呢?要做到更虔誠,不如加倍重視日常生活中對共融及愛德的實踐(聖體的意義),以及作聖言的忠實僕人。

第五:按我的解讀,「跪、張口」的形式是連串非常專注的個人儀節行動。至於上前、回座因是日常生活的行動,不屬儀節,只有功能意義。根本上,從儀節上去剖析,脫利騰彌撒由首到尾都由每一個人專注於某些行動而構成,而且專注得旁若無人。「跪、張口」的領聖體方式,非常配合脫利騰彌撒的外在特徵。

第六:因此,「跪、張口」的形式為顯出其隆重和神聖,最宜保存在設聖體欄的聖堂,並以脫利騰的彌撒方式完成。我始終覺得排隊上前,突然下跪又匆匆起立回座的「跪」,儀節上太緊湊。而且在外國,兼領聖血是教友從送聖體者手中接過聖爵飲的。今日教會准許手領,比較配合兼領聖體聖血的實際執行(當然,跪領也可由神父蘸聖血),我們該信任教會容許多元形式的智慧。

第七:領聖體的形式不該被獨立討論,文化、聖堂設計、領聖體者的年紀及身體康健、流程安排等都是重要因素。同一儀節,應用在不同的場地及團體,效果就不一樣。

第八:「虔誠恭領主的聖體寶血」一文已說明了站著手領的形式也一樣可以表達虔敬,教父既這樣判斷,我們不如以大公及包容之心去欣賞每一種形式之美,並以信任的心去相信領聖體者都是我們的兄弟姊妹,他們都同樣虔敬參禮。

 

廣告